第五章 心力:世上最强大的领导力 01 心外无物——领导者必须拥有的世界观(1 / 1)

心外无物。

——《传习录·陆澄录》

美国封杀华为后不久,任正非在一次访谈中说:“社会一定是要合作共赢的,每个国家孤立起来发展,这在信息社会是不可能的。”他解释说,“在信息社会,一个国家单独做成一个东西是没有现实可能性的。所以,全世界一定是走向开放合作,只有开放合作才能赶上人类文明的需求,才能用更低的成本让更多人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福祉。”这就是任正非的世界观,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世界就是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必须万物一体,只有把万物视为一体,才有机会合作共赢。马云早在2017年时就表示,未来的世界离不开互联网,更离不开大数据。而万物互联,将带领人类进入真正的大数据时代。

万物互联就是万物一体,而要万物一体,就必须心外无物。五百多年前,王阳明的世界观就是如此。王阳明心学世界观中的“心外无物”和“万物一体”的关系如同知与行的关系,不可分割,并驾齐驱。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倘若不具备阳明心学所要求的世界观,那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领导力也就无从谈起。你对这个客观世界持什么看法,由此用心力重新塑造一个你眼中的世界,这才能称为真正的世界。

马云认为的这个世界就应该是“生意不难做”的世界,任正非认为的这个世界就应该是“奋斗者”的世界,马化腾认为的这个世界就是各种游戏的世界,由于心力对世界的塑造不同,自然导致其成就也不同。

那么,王阳明心学的世界观该如何理解呢?

欲了解“心外无物”,就要从“岩中花树”讲起。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他朋友指着岩中一朵花问道:“你常说心外无物,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和我们的心有什么关系吗?”

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是同归于寂的;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鲜艳起来,便可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个公案很著名,原因是它把王阳明死死地钉在了唯心主义的柱子上。我们大可不必探讨这种扣帽子的行为,所谓唯物和唯心,全是人为划分的,它不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另外,即使真有唯物唯心这种天经地义的分类,那么,王阳明心学也不是唯心主义。

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个公案。首先不得不承认,王阳明那个朋友的质问非常漂亮,他的意思是,这朵花在山间开或者落,都不以你的心(意志)为转移,那就说明,这朵花是独立于人心之外的,心外还是有物的。

王阳明的回答是,当你没有用心指使眼睛来看这朵花时,你的心和那朵花还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处于“寂”的状态。当你的心和花没有发生联系时,他们各自独立,各自为政。

而当你用心指使眼睛来看这朵花时,你的心就和花建立起了联系,这是第一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能和任何事物建立联系,我们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我们心不在焉地看一眼,其实这就是建立起了联系,我们对铺天盖地的信息的浏览,这也是建立联系,但这些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与和你建立联系的事物是否产生了感应。你“感”,它是否“回应”了。你对一个陌生人说话,他是否回应你了。你看到一条信息,是否产生兴趣,并且继续深入了解,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是第二步。没有了感应,所有的联系对你而言,都没有任何意义。

而当我们和一个事物发生感应后,我们不由自主地会赋予其价值、意义。王阳明对那朵花赋予的价值和意义就是,鲜艳。

任何一个事物,倘若你只是和它建立联系,即使发生了感应,却没有赋予其价值和意义,那这个事物对你而言,就是不存在的。回到岩中花树的故事中来,王阳明那位朋友只看到了花,他和花建立了联系,甚至连感应都没有,因为他的心不在花本身,而是在王阳明那个“心外无物”的理论上,他以花为工具,只是想摧毁王阳明“心外无物”的理论。所以,他不可能再进一步,感应花的芳香,赋予花鲜艳的价值和意义。

王阳明则大大不同,他不但和花建立联系,而且发生感应,最后确立鲜艳的这个价值和意义。

“心外无物”必须经过三步,第一,和事物建立联系;第二,和事物发生感应;第三,赋予事物价值。做到这三步,心外哪里有物?做不到这三步,那物就不是你心内之物。所以,心外无物。

图5-1

花进入我们的眼睛,只是联系;我们是否有兴趣欣赏它,它是否愿意被我们欣赏,这是感应;然后赋予其价值和意义,这才最终完成。我们的眼睛没有能力赋予它价值,唯一能赋予事物价值和意义的是我们的心。

这就是岩中花树论,心外没有物,因为你必须用心对事物赋予价值和意义,这个事物对你而言才有意义,否则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不仅是一种理论,它更多的是给我们一种警示。这种警示就是,天地万物很多很多,尤其是如今的知识大爆炸时代,你能和各种事物建立联系,发生感应,可是,你能赋予天地万物价值吗?不要随便把和你相关的物,拉进心里来。让它只停留在你的眼耳鼻舌上即可。

举个例子,天下美女无数,你当然可以看,甚至相视一笑,但绝对不能赋予其价值和意义,什么是价值意义?就是老婆,女朋友;天下金钱和权力无数,你也当然可以了解,但绝对不能赋予其价值和意义,什么是价值和意义?就是拥有,全部拥有。

人之所以内心不宁,心烦意乱,原因就在于,你心内的万物太多,你赋予了万物价值和意义,这就导致你虽然知道很多,如明星八卦、世界大事,可这些东西并不能指引你的人生。它们固然是客观存在的,可它们必须客观存在于你的心外,绝对不能进入你的心内。

人心说大,很大,它能将万物当成一体;说小,也特别小,它盛不下万物。把你的心集中到一点,只赋予这一点价值和意义,这就是心外无物的警示。

那些诸如任正非、董明珠的高明领导者,都有意识地在做到“心内少物”,他们只做一件事。任正非、董明珠完全可以做房地产,但两人却选择了最艰难、最慢的道路,这条路利润最低,但走得最稳。

归根结底,王阳明谈心外无物,就是让我们心内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