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培养快速的推理力和精准的判断力(1 / 1)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

——《传习录·钱德洪录》

凡人眼中的“天才”,比如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比如当年高价收购麦当劳的雷·克拉克,比如不走寻常路的马云,他们总能在既定的时间里,快速过滤海量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两个能力——快速的推理力、精准的判断力。直觉的本质也正在于此:运用快速的推理力和精准的判断力,追随内心深处的良知。

《辞海》中对“推理”一词是这样阐述的: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现实中,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或简单、或复杂的推理。只是每个人的思考能力不同,对问题本质的把握不同,也就有了推理过程的快与慢、推理结果的正确与错误之分。

西方的管理理论倾向于把决策者分成四种类型:实用型决策者、外向型决策者、温和型决策者和分析型决策者。我们来稍做分析。一般来说,实用型决策者行事果敢、有逻辑,必然拥有快速的推理力,因为对他们来说,时间不容浪费,但常常也会忽略人的能动性因素,对有创造性的想法可能会自我屏蔽;外向型决策者“一呼百应”,推理迅速,而且善于动员,能快速得到大家的支持。但在决策过程中,很可能把一些必要的信息漏掉,不够审慎;温和型决策者相对优柔寡断,顾虑太多,能接受建议,考虑别人的感受,但推理缓慢,判断也容易被人左右;分析型决策者特别喜欢讲事实、讲逻辑,要让自己的推理一环扣一环,也因为过于注重过程而迟疑不决、做不出最终决定。

分析之后我们看到,不管你是哪一种类型的决策者,都是优缺点并存。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团队要想做优取胜,领导者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快速推理能力,快速抓住问题本质,做出可执行、有效率的决策。因此领导者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快速的推理力,表面上是“快速”,实际上是对问题本质的精准把握和层层推理。快速是相对的,是指能尽量在较少的时间里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并做出符合事情发展规律的分析、得出有效的结论。

2. 推理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自身认知,相关的专业知识、实践中的既有经验,都可能制约推理力。良知光明的你很容易想明白,不读书、不做事,很难进步,领导者必须恶补专业知识,并不断“事上练”。起初身在同一位置的两个领导者,两三年以后,造诣完全不同,问题可能就出在工作时间是否真在“事上练”、非工作时间是否在读“圣贤”书了。

3. 要把握全局。领导者在进行决策时面对的较多情况,是在众多信息中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以及在多个备选方案中如何选择最佳方案的问题。全局性是要对所有信息充分了解,这就好比相亲结婚,信息了解不全面、草率行事,日后势必出现问题。把握全局,才能进行发散思考,才能有对立面思维,这样就能跳出问题本身去思考问题、最终找到答案。

4. 要明确本心,把专注力集中在该集中的地方,也就是要抓住关键。关键性是和你决策最密切相关的,比如,你要检修一辆车的发动机,那么,关于发动机的任何细节坚决不能忽视,因为这对于检修是关键性的,至于车哪里需要喷漆、轮胎是否有磨损这类问题,暂时是可以完全不考虑的。

5. 要有整合、组块的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作为决策者,你的头脑中光有1、3、5、7……是不行的,你的脑袋里还要有质数、奇数的概念。否则,它们是散的。散的东西基本不可能让你快速抓出规律去寻求本质,至于找到解决办法,那更不可能。这就如同你的面前有一堆沙子,让你一粒一粒捡起来要到猴年马月,但给你个水瓢直接去舀,就省事多了。

一定程度上,推理力更像一种思维方法、是能够锻炼的。领导者要培养快速的推理力,就是要将理性分析和思考融入到直觉中,让直觉决策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当然,光有快速的推理力还不够,精准的判断力也尤为重要。

王阳明心学体系关于良知的描述里,有一条是:良知能知是非善恶。能知是非属于判断力;能知善恶属于道德感。所谓判断力,指的是应该做到的事是不是有能力做到。比如,父慈子孝是你应该做到的事,你有能力做到吗?当然有!这就是判断力。

判断力与推理力最大的不同,是它不需要你层层思考分析,就可以直接得出结论——能或是不能。所以,当你追随良知的时候,判断力在时间和效果上都会令你满意:时间上它无须思考,能够快速给出答案;效果上它精准无比,绝对是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穷查理宝典》认为,人若具备精准的判断力,必须拥有自己的模型,它的模型是让你对各种学科都进行研究。这显然是朱熹的那套“格物”法:穷尽毕生精力来获取心外之物的天理,然后再去判断事物的真伪善恶。

它非但不可能,而且过于愚蠢。不要说所有学科,哪怕只是几门学科,若要研究透彻,就需要我们皓首穷经。况且,在信息化超级发达的今天,我们上网就能搜到各种广告,当然还有你需要的信息。

从良知角度来说,知识面宽广固然重要,但它却不是获取正确判断力的主要抓手。下面,我们从王阳明心学的角度来分析,如何获取精准的判断力。

第一,王阳明说心外无事,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客观存在的,是由人心为之,若要精准判断一件事,你必须找到做这件事或者是说这件事的人,只有了解了人和人心,你才能正确判断这件事的本质。晋惠帝司马衷问:“何不食肉糜?”你先不要笑他是白痴,先看看司马衷是什么人,他可是与世隔绝,从不知草根树皮是何物的皇帝啊。

第二,尽量对社会科学的所谓权威,保持清醒的认识。这个世界上的社会学专家太多,你根本不知道谁真谁假。况且按照王阳明的说法,人人皆有良知作为判定工具,是人就避不开社会,要在社会上行走,你行走得多了,本身就成了专家,何必再去信奉除你之外的专家?

第三,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必有欲望和天理掺杂其中。因此在判断一个事物时,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它就是善的或者它就是恶的,而是要把它判断为无善无恶。

第四,不要以自己的私欲(欲望和义气)去判断一件事物的善恶,要站在事物本身之上,俯瞰它,而不是和它共频。一旦你掺杂进感情和私欲,就难以判断其真伪。

最后,所有人的精准判断力都来源于良知,良知无善无恶,无欲无求,知此,即知判断力为何!

图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