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成为会议的“突击先锋”(1 / 1)

军事战略家都知道,决定交战地点、时间与方式的一方通常在战役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多数战役在双方尚未开火之前便胜负已定。而很多会议能够成功举办,也是这个道理。会场如战场,你应该在与会之前确定作战目标,将偶然出席的一次会议视为战斗任务来完成。

不要满足于做一名“与会者”,而要成为会议的“突击先锋”!

参加会议的主要意义只有一个。当然,这个意义不在于休息时有咖啡、饼干之类的消遣,甚至也不在于它提供了一次昂贵的商业启发课程,而在于会议提供了一个结识志趣相投之人的机会,这些人会帮助你完成战斗任务,实现作战目标。有时在与会之前,我甚至还会在脑海中就“投资—回报”进行一番分析。一边是我从已建立的人际关系中可能得到的回报,一边是我在会议上投入的金钱与时间。前者的回报足以抵或大于后者的投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就出席会议,反之则不出席,就这么简单。也许这样看待会议太过实际,但的确非常有效。

新老板刚从我们手里接管YaYa公司,就制定了一系列削减成本的措施,其中包括旅游经费和会议开销的削减。就我看来,完全不应该有这样的举措。

在这些老板眼中,会议就是劳民伤财的累赘,是高管放纵娱乐的消遣,他们并不认为会议能为公司创收。对于我们这个刚起步的公司而言,似乎没必要年年都花钱让员工出席某些活动。

在这个问题上,我曾与他们有着严重分歧,并保证要说服他们改变想法。我之前在会议上结识的人曾直接为我提供过创收项目,于是我开始着手记录下这些项目的实际数量,后用电子数据表格将这一连串交易整理出来,并说明过去的某次会议是如何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当我将这些呈现给老板们时,他们不禁愕然相对。

他们对商业会议的态度很恶劣,而持这种态度的人并不限于这些高管。态度恶劣源起于对“会议”的误解,大家普遍将它误解为“发现见解的地方”。这肯定不对。不过的确,人们大多从经验、书本和他人处获取可行的商业见解,而且会议圆桌上的讨论和主旨发言也可能饶有趣味,甚至予人启迪,但会议却很少教给人们真正的知识。

然而,就拓宽你的社交圈和偶尔促成一桩生意而言,会场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去处。以销售为例,在旧式的销售模式之中,销售人员要花上80%的时间安排会议,介绍产品,极力促成交易。而另20%的时间则用来发展与顾客的关系。如今我们的销售重点却主要集中于发展人际关系。聪明的销售员——确切地说,应该是各行各业的聪明员工和企业主管们——会花上80%的时间建立社交圈,和那些与他们有业务往来的人发展牢固的人际关系。就俘获顾客的心灵与思想而言,再无懈可击的幻灯片演示也敌不上与顾客发展出的真情与信任。

合理利用会议的人在业内聚会中占有巨大优势。当其他人还安静地坐在那做笔记,心满意足地喝一口免费饮料时,这些人已经展开一对一的交流,或开始组织晚宴了。说得通俗一点,这些人将每场会议都变为邂逅可改变自己命运的贵人的机会。

如果你看到一些人的行为和其他与会者大相径庭,那就对了。他们已打破传统,将“穿戴得体”“热脸相迎每位宾客”“坚定地与人对视”等迂腐的建议一一摒弃。这些条条框框只会妨碍他们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然而,充分利用会议也是有诀窍的。我的朋友保罗?雷迪(Paul Reddy)说过,会议中有两种人:一种像保龄球中的圆球,另一种人则像其中的木瓶。

如果你是圆球,你就会游走在会场中,与其他人打成一片。刚入场,你的自信和诚恳就会给大家留下一个积极的印象,进而可以完成日程表的每条名目。若你是木瓶,那只能安稳地待在那里,等着别人去找你。

别再把自己下一次商业会议当作休假了,把它视作一次精密策划的竞争机会,一个可以完成任务的竞争机会。以下是我每次参与会议遵循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