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
——江泽民
3.2.1 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这一论述为我们妥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即:我们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在多种多样的利益面前,我们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有着不同的具体利益。根本利益一致而具体利益不尽一致,这是当前利益结构复杂性的一个突出特点。如果因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而忽视各种不同的、实际的具体利益,那么就会伤害人民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反之,如果把根本利益淹没在多种多样的具体利益中,看不到根本利益的存在,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因抓不住重点而偏离方向,同样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须正确地认识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否定根本利益,各种具体的利益就得不到保证,失去支撑,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否定必要的具体利益,必然同时削弱根本利益。根本利益内在地蕴含着各种具体利益的可能性,但根本利益又不是各种具体利益的简单相加。它是蕴含在具体利益之后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那种利益。根本利益是通过各种具体的利益表现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具体利益表现出来,就越来越体现出根本利益的力量和价值。离开了具体的表现形式,根本利益就会变成毫无内容的东西。
第二,我们要勇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径。如果不实施改革,我们的现代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前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无从得到满足。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舍弃种种不合理的既得利益。同时,我们还必须放弃一些合理但却阻碍改革进程的利益和要求。改革要求我们付出代价,牺牲眼前的暂时利益,归根到底是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一些同志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局势中犹豫不前,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不敢去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或者说缺乏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自觉性,可能是很重要的一个主观因素。在改革攻坚阶段,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我们能否自觉地、勇敢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着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对此决不可等闲视之。目前,我们要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深化国有企业和农村改革,深化计划、投资、流通、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及住房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在完成这些历史性任务的过程中,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只是一种口号和宣传,而是具有实实在在内容的党性原则和行为规范。我们必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必须树立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改革意识,排除各种阻碍,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真正的改革者,从来都是把利益调整作为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契机,从来都是在复杂的利益冲突面前敢于并身体力行地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我们不仅要勇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还要善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多种多样的利益面前,尤其是在利益冲突面前,我们不能束手无策,必须作出科学而合理的选择。必须在坚持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适时有序地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具体利益。一般说来,根本利益通过三种途径体现出来:既体现在它自身的实现上,又体现在各种具体利益的实现上,同时还体现在不同具体利益的实现过程和程序中。与此相应,我们在改革进程中,既要牢牢地把握住根本利益这个根本,同时又要以根本利益去判断具体利益是否合理,并决定各种具体利益在实现程序上的主次轻重和先后缓急。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一次就实现所有的利益,只能是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各种利益。决定各种利益实现顺序的,不是主观喜好,而是看它与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耦合程度、关联程度。这方面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人们既有追求效率的要求,也有享受公平的需要。但是受现有条件限制,我们不能同时实现这两种利益。由于我们的生产力比较落后,经济基础较差,经济效率长期低下,因此在现阶段,效率相对于公平而言,就成为广大人民最现实的要求,成为现代化建设最迫切的需要。只有在优先提高效率、提高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平才能得到实现。正是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我们采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科学而合理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又比如,在先富和共同富裕的问题上,我们也是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出发点、落脚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们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3.2.2 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一要求,深刻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的各级干部手中权力的性质,反映了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每个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受人民的重托行使权力,这个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否则,就丧失了执掌权力的资格。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是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和巩固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政权必须为人民谋利益,否则,就丧失了政权的群众基础。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的性质、宗旨
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否则,就无法实现党的领导作用。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对所有党员干部来说,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
我们党执政以来,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勤奋工作,带领人民建设美好生活,创造了我们国家今天的辉煌成就。人民因此信任我们党,拥护我们党。这是党的光荣。但无庸讳言,也有少数党员干部,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深刻变革,面对改革开放和执政的严峻考验,在执掌和运用权力方面,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用不好手中的权力,缺乏知识、素质不高、能力不强,虽有良好的主观愿望,但往往忙不出效率,干不出样子。有的不珍惜手中的权力,没有用全部心思和精力去为人民办事,而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无所作为。还有极少数人用歪了手中的权力,不是为人民谋利益,而是为个人捞好处,以权谋私,腐败堕落。这些说明,江总书记提出的“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与我们党执政的全部历史相伴随,与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全部工作相联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最现实的考验,需要全体党员干部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这里,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在逐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所有党员干部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首先要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富。在改革开放和实现现代化的新的进程中,要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修养水平,不断提高为人民掌权用权的本领,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在推动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中,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
正确对待权力,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党的这种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党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权,当好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是党性的集中表现。
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作为执政党,不仅要在夺取政权和困难的时期想起群众,取得政权、事业发展以后,更要重视群众、依靠群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世界上一些老牌执政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一条带根本性的原因是他们执掌的政权背离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是历史教训,也是客观规律。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以此为鉴,认真学习、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要求,时时处处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样,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在万古长青的人民事业中永葆生机和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