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洪水来了_军队全力出战(1 / 1)

军队全力出战

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山海经》中,记载着一种神奇的息壤:“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传说中,息壤是可以自如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哪怕洪水滔天,息壤也能随之高出天外。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洪灾频繁的国家,为了脱离洪水的袭扰,人们在远古时代幻想出了拥有神奇力量的息壤。然而,息壤毕竟是不存在的,但中华儿女与洪水的抗争却未曾停止。

在1998年大洪水袭来之时,中国军人便将中华民族抗争的勇气和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以血肉之躯严防死守在绵延万里的长堤上,就像神话中的息壤一样,将洪水牢牢地锁在大堤之内,创造了现代抗洪史上的奇迹。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本无战事。然而,1998年这个夏天到来之后,远离战争的中国军人却变得异常紧张起来。各军种作战室内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作战形势图前围拢着神色凝重的指挥官,红蓝两色的笔在地图上快速地圈点勾划。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这是一个充斥着无情的洪水却又充满强烈情感的夏天。洪水浩荡,泥沙俱下,却挡不住大江南北真情的奔涌,挡不住无数抗洪英雄义无反顾的脚步。肆虐的洪水就是吹响的号角,人民的需要就是冲锋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紧急集结,从四面八方奔赴湘鄂皖赣等省。

这是自渡江战役以后,中国军队在长江沿线最大兵员的集结

行动。与此同时,东北地区也在展开自大兴安岭火灾以后最大规模的军队集结。这不是一场传统概念上的战争,而是一场人与自然灾害进行的殊死搏斗。

千里长堤,军旗招展。每一面猎猎飘扬的战旗,都浓缩着一支支英雄部队的光荣历史,战争年代它们曾经插上敌人的阵地,夺取一次又一次血战的胜利;如今,他们又成为千里长堤上的一抹抹最亮丽的风景,一道道最响亮的无声号令,一面面最震撼人心的鲜艳红旗。

为了确保长江干堤安全,确保交通大动脉畅通,确保沿江城市的安全,确保大庆油田的安全,确保哈尔滨等要害城市的安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遵照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先后调动66个师、旅和武警总队共30余万兵力,出动飞机2200多架、车辆1.25万辆、舟艇1170余艘。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以及武警总部等单位的110多名将军和5000多名团级军官干部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在抗洪抢险最紧张的关头,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看到解放军战士的身影,听到他们的豪言壮语:“誓与大堤共存亡”、“人在堤在,水涨堤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在这些“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中间,许多战士都是十八九岁的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的孩子。但是,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他们个个都是铁打的英雄汉,都是人民的保护神,都是洪水中生的希望。

在这场南北两线同时进行的

抗洪大战中,全军和武警部队通力协作,并肩作战,谱写了一曲诸军兵种大会战的时代凯歌。空军航空兵出动飞机上千架次,源源不断地将抗洪大军和物资器材投送到抗洪一线;海军潜水兵在长江和松花江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水下探摸和摄像,海军航空兵配合地方水利部门进行航空遥测,为抗洪指挥部提供准确的资料;陆航出动几十架直升机,及时进行空中侦察指挥,投送抢险救灾物资,解救被困人员;舟桥部队出动近千艘舟艇,救群众,运物资;通信兵部队先后为抗洪部队调用长途电路251条,架设程控电话2588部,配发移动电话1358部,做到抗洪部队战斗到哪里,通信就开通到哪里。

在长江流域抗洪斗争最严酷的时候,国家主席江泽民打电话给位于一线指挥的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指示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增派部队,宁可多一点。江泽民说多一点有3条好处:一是可以锻炼部队,这是和平时期对部队一次很好的摔打和考验的机会;二是可以增强人民的勇气,老百姓一看解放军来了心里就有了底,增强人民严防死守、保住大堤的信心;三是可以密切军民关系,加深军民鱼水之情。

不错,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1998年夏的中国大抗洪,广大官兵以平凡的血肉之躯和非凡的勇敢智慧,向人民群众展示出人民军队的忠心赤胆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历时两个多月的朝夕相处,三军将士也以“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新风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和衷心爱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