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工程“上马”
中国人的飞天梦,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确定了明确的目标。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此后,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1960年2月19日,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一枚T-7M探空火箭在上海郊区的一片稻田里发射成功。
中国人渴望奔向遥远的太空,万般努力之下,又迈出一大步。1970年4月24日,西北大漠深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天际。响彻寰宇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了中华民族从此进入航天时代。
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科技事业展开了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陈芳允(著名电子学家)、杨嘉墀(著名空间自动控制专家)、王大珩(应用光学及光学工程的主要奠基人之一)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撰写的《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被呈送到邓小平案头。4位院士共同提出: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谁把握住高技术领域发展方向,谁就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真正的高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高技术研究的实效要花气力和时间;搞高技术不仅可以集中现有的科研实力出成果,而且还可以培养新一代高技术人才。
“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两天后,邓小平挥笔写下了这一重要批示,可见这位充满谋略的政治家,对这份建议的重视程度。
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86年4月,中国数百名科学家汇集北京,讨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部署高技术发展的战略。经过三轮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10月21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由于《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在1986年3月份提出的,所以被称为“863计划”。
在批准“863计划”的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拨出专款100亿元实施这一计划。这笔巨额款项,着实令科学家们大吃一惊。参与撰写《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的杨嘉墀院士对此记忆深刻:“张劲夫同志有一天早上把我们4个人叫到中南海去商量这个问题,当时他就问了我们要多少经费,当时我们几个人好像也说不准多少。王淦昌同志稍微有一点经验,他就说了个1000万。张劲夫马上就说这个经费肯定是不够的。国家批准了100个亿。我们4个人都吓了一大跳。”
“863计划”的实施,使中国载人航天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发展计划,100亿的经费中有40亿用在航天领域的项目上。航天技术领域是“863计划”中的第二个重要的高技术领域(简称为“863-2”),主题项目之一为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主题(简称为“204主题项目”),主要是研制能发射小型空间站的大型运载火箭和研究发展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另一个是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主题(简称为“205主题项目”),主要研究发展规模较小、性能先进、模块式的空间站系统,并进行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实现载人空间飞行。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作用。从1986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所以说,“863计划”无疑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起跑线。
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时,对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说:“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
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甘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搞这个工程就是这个意思。还有其他一些重大项目,中国也不能不参与。因为你不参与、不加入发展行列,差距越来越大。现在我们有些方面落后,但不是一切都落后……总之,不仅这个工程,还有其他高科技领域,都不要失掉时机,都要开始接触,这个线不能断了,要不然我们很难赶上世界的发展。”
中国,在追赶发达国家高科技领域的这根线不但没有断,反而步伐越迈越大。继“863计划”之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921工程”随即启动。
1992年8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召开中央专委(中共中央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关于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工作的汇报。会议认为,发展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对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促进科技进步,培养科技队伍,提高国家威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次会议,中央专委原则上认可了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根据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来实施:
第一步,以研制飞船起步,发射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及科学试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实现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实现多人多天飞行,重点完成出舱活动,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坚持长期自主飞行,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
第三步,建造更大的,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系统最复杂的跨世纪大型工程。启动这项工程,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其影响也必将深远。为表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负责,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央专委都在会议纪要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对人民的责任,对科学家们的信任,也是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
针对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问题,中央专委前后共开了三次会议。第一次作了必要性汇报;第二次基本确定了目标,并针对科研经费问题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第三次专委会意见一致,并向中央提交了报告。
1992年9月21日,中南海。
上午,怀仁堂内正在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中国发展载人航天工程问题。
出席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有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李瑞环,列席会议的人员有杨尚昆、薄一波、万里、刘华清、杨白冰、丁关根、温家宝,以及一批航天科学家。
江泽民总书记主持会议,首先听取了有关领导和科学家的汇报。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首先汇报了中国载人飞船工程的意见。他强调:“就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搞这项工程也是必要的。”同时也谈到了风险,可能要花点冤枉钱。载人航天工程论证组组长王永志着重汇报了载人航天可行性论证的结果及权威专家们的意见,并回答了江泽民、李鹏提出的有关问题。
在汇报中,与会人员意见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的一个重要发展领域,美国、俄罗斯以及法国等国家都在这一科研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刻不容缓。
中央专委是中共中央为组织领导国家重大科研试验任务而成立的专门委员会。周恩来总理曾是中央专委第一任主任。当年,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就是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中央专委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的。现在,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也是在中央专委的领导下,进行工程可行性论证和启动
工作的。
汇报完毕,江泽民问大家是否还有补充时,航空航天部部长林宗棠表态说:“我们完全拥护中央专委的决定。”随后,江泽民拿起中央专委纪要,逐一点到在纪要上签署姓名的人,说:“你们几位都签字了?”
“对历史负责,都签字了,迟浩田总长在国外待签(回国后进行了补签)。”李鹏回答。
江泽民点点头,然后请常委们发言。
首先发言的是李鹏。他说:“这个事是我主持办的,载人航天,我们应当占有一席之地。不搞,很难再前进一步,这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项目,是众多领域的强项。”对于培养航天人才,李鹏表示肯定,他认为,这个任务是培养航天人才的任务,没有这个任务,航天事业就不能很好的发展。谈到任务经费,李鹏说:“总的讲,我们过去花的是最少的,今后继续搞,钱也是最少的。”他强调,我们有导弹、有原子弹,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现在只有俄罗斯一家有空间站,刚才说美国也在搞空间站。载人航天,十年后将成为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
对于搞载人航天这个新任务,委员杨尚昆极力赞同,“这个名单是个光荣榜,应肯定下来这是个光荣。我赞成”。他指出,老一辈搞了“两弹一星”,如果没有新的任务,我们的队伍无法完成新老交替,就会断档。
投赞同票的还有李瑞环。他说,要在世界上站住脚,还得有高科技,如飞船,宁肯别的省一点。真正在世界上被人看得起,没有看家的宝贝不行。这件事真正施行,要有个连续性,要不断进行下去。现在二三十岁的人到2000年才顶用,要大量培养人。同时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集中兵力攻坚。聂荣臻曾是中国的科技主帅,亲自指挥了“两弹一星”工程。想到这些,李瑞环接着说:“聂帅逝世为什么这么多人震动,就因为他领着搞高科技有功,人们怀念他。”他强调,要给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以生活保证,死咬着这个任务不放。
在委员们的发言中,无不提到对载人航天科技人员的培养。其中受益匪浅的莫过于载人航天工程的参与者。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很有发言权。他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有关技术问题的汇报。站在主张搞载人航天的队伍里,他深切地感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们的决心之大,内心深受鼓舞。
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姚依林和薄一波、万里、刘华清、杨白冰、温家宝、丁关根等列席会议的中央领导人纷纷发表了赞同启动载人航天工程的意见,认为发展载人航天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都有非常重大意义,可以扬国威,在高科技领域占一席之地,而且能带动科技,提高水平。
常委们的发言结束后,江泽民最后总结道:“发展载人航天,这是件大事,大家同意,我完全同意,要下决心搞。1961年苏联第一个载人,美国是1962年。1957年苏联第一颗卫星上天,美国人马上就总结经验,说美国技术落后了,要赶上来。搞这个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都有意义,是综合国力的标志。因此,建议静静地、坚持不懈地、锲而不舍地去搞。除中央专委外,具体的要有个班子,经常研究些大问题,要抓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多方面综合些实力,静悄悄地搞。今天我们就作这样一个决策,发展我们自己的载人航天。”
此次会议之后,中央决定由李鹏、刘华清、邹家华,代表中央直接领导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
为了实施对载人航天工程的统一管理,中央决定,任命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为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沈荣骏、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元为工程副总指挥,航天科学家王永志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在国防科工委(现为解放军总装备部)设立了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负责载人航天工程的专项管理工作。
中国载人航天,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