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阅兵路(1 / 1)

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阅兵路

开国大典之后,在1950年至1959年间,国庆阅兵每年举行一次。在这个中国国防建设的“黄金年代”,几乎是每年阅兵都有新变化,不断推出新武器,军容也越发雄壮。这其中比较重要、有特点的是国庆五周年和国庆十周年大阅兵。

漫话阅兵

1950年10月1日,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这一天对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意义非比寻常。同时,在这一年里,新中国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一年的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公然以武力阻碍中国的统一大业,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国家安全。1950年国庆节前夕,战争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抵抗侵略、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国家安全,成为人民政府最紧迫的任务。

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新中国政府做出了让国际社会震惊的举动:不仅成功地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国庆阅兵,还利用阅兵成功地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进行了战争动员。

1950年10月1日上午11时,新中国第一届国庆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前人民广场(当时天安门广场称人民广场)举行。阅兵司令朱德在聂荣臻陪同下,检阅了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

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部队代表和民兵代表共24209人接受了检阅,是新中国14次国庆阅兵受阅人数最多的一次。受阅武器为各种火炮88门,坦克、自行火炮80辆,汽车178辆,军马2899匹,飞机28架。这次国庆阅兵的一个特点是,由于海军、空军及陆军中的多个兵种的领导机构已经建立,受阅对象是多军兵种合成部队。这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正由单一军兵种向多军兵种合成的方向发展。

朱德总司令代表中国政府就朝鲜战争、台海局势发表谈话,要求人民解放军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准备打仗。阅兵式后,首都各界群众40万人进行了盛大的示威游行。庆典活动历时3小时25分钟之久。这次国庆阅兵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强敌、坚决保卫祖国的决心。国庆阅兵结束后19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同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1951年,新中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和成就:国内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剿匪作战和镇压反革命运动成绩斐然,物价稳定,恢复了工商业秩序。在国际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绩辉煌,上半年连续取得了第三、四、五次战役的胜利,使“联合国军”接受停战谈判,朝鲜战争进入了“边打边谈”的相持阶段。

在此形势下,中国人民迎来了1951年国庆节。为此,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于国庆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和庆祝游行。

10月1日,北京阳光灿烂,金风习习。上午9时50分,毛泽东主席登临检阅台,全场热烈鼓掌不息。随后,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国庆庆祝典礼开始,阅兵式首先进行。

阅兵式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任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检阅车检阅了全体受阅部队。检阅后,朱总司令登临检阅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给全国武装部队和民兵的命令,接着进行武装部队的分列式检阅。

这次阅兵走在最前面的是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学员,他们都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指挥员,当时正在军事学院学习军事科学。接着是各军校的学员方队,然后是各军兵种部队。这种以军事学院方队为“龙头”的队列排序方法,一直延续到1959年。

接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的学员、战车学校的学员、炮兵学校的学员、海军学校的学员、航空学校的学员,伞兵部队、步兵部队。接着前进的是民兵大队,他们是华北老解放区民兵的代表,都是战斗英雄和工作模范,全场热烈鼓掌向他们表示欢迎。随后接受检阅的是:骑兵部队,防空部队,牵引炮兵部队,摩托化步兵,装甲兵部队。当重坦克隆隆地开过去之后,还首次安排了喷气式飞机接受检阅。

本次受阅部队共13348人。受阅武器为各种火炮128门,坦克、自行火炮80辆,汽车192辆,军马1104匹,飞机148架。参加典礼游行人数近40万,近万人出席观礼。

1952年,新中国如东升的朝阳,照耀着世界的东方。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进行了上甘岭战役,击败了“联合国军”的种种阴谋,继续掌握着朝鲜战场的主动权,但相持局面尚未改变。在国内,长期的战争创伤已得到初步医治,有重点的经济建设已经开始。同时,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毛泽东批准通过了《军事整编计划》,将全军627万人缩编为341万,开始了人民军队精简整编的进程。

在此形势下,1952年10月1日,新中国第3次国庆节国庆阅兵在首都北京开始。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检阅,来访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泽登巴尔应邀出席观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首先乘车阅兵。阅兵后,朱德总司令登临检阅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给全国武装部队的命令》,接着进行武装部队的分列式。

受阅部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队伍为前导。接着是总高级步兵学校、高级步兵学校、步兵学校、战车学校、炮兵学校、高级工兵学校、海军学校、航空学校、伞兵部队、公安部队的队伍。

本次国庆阅兵最突出的特点是:人民军队多了一个年轻的新成员——公安部队。公安部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组建的一支部队。195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人民解放军实行整编,将陆军统编为国防军和公安部队。9月,公安部队领导机构成立,罗瑞卿任司令员兼政委。到1952年,全国公安部队发展到50多万人,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重要军种。

另外,最为奇特的是,参加本次阅兵的民兵大队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持新式武器。多民族民兵参阅,象征着中国武装力量构成的全民性。

本次受阅部队共组成57个地面方队、9个空中梯队,共11,300人。受阅武器装备为各种火炮112门,坦克、自行火炮99辆,装甲车16辆,汽车156辆,三轮摩托车160辆,军马1104匹,飞机153架。

1953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抗美援朝战争和剿匪作战先后结束。同时,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时期。

195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次国庆节阅兵典礼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临检阅,逾40多万首都各界人民参加了国庆游行。

上午10时,庆祝典礼正式开始,军乐团高奏国歌,全场肃立,礼炮齐鸣,阅兵式首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乘车驰过整队而立的部队前面,检阅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贺。阅兵后,朱德总司令登临检阅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给全国武装部队的命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宗逊率领武装部队进入广场,开始阅兵的分列式。走在最前面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学员,接着是高级步兵学校、步兵学校、通信学院、炮兵学校、工兵学校、坦克学校、海军学校、航空学校的学员。

此次阅兵受阅地面方队48个,共10,038人。受阅武器为各种火炮144门,坦克、自行火炮67辆,汽车168辆,三轮摩托车165辆,军马770匹,飞机96架。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志愿军代表团光临阅兵式,为本次国庆阅兵增加了一种特别的意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英勇顽强的精神,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被全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在这一年的国庆阅兵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应邀参加阅兵式,他们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道,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检阅阔步迈向现代化的人民武装力量。这是祖国给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最高礼遇。

1954年。全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当年10月1日,建国五周年庆典阅兵仪式在天安门举行。毛泽东主席偕同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以及应邀参加庆典的各国政府代表团主要贵宾们登上天安门检阅台。

本次阅兵由国防部长彭德怀检阅部队,总指挥为杨成武。受阅部队包括地面方队38个、空中梯队4个,共10384人。主要由陆军组成,海军和空军只是象征性的,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苏式的。阅兵式历时1小时3分钟。

1955年是新中国军事工作实施重大改革的一年,人民解放军改干部供给制为薪金制,实行军衔制,并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含志愿军)有功人员颁发勋章、奖章。

在当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仪式上,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着崭新的新式军装,佩带军衔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刚授衔的元帅和大将等,在阅兵结束后,兴致很高地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留念。

此次阅兵共有10344人参加,38个地面方队,由军事学院、石家庄步兵学校、第4炮兵学校、南京工程兵学校、第1坦克学校、第10航空学校、大连海军学校、青岛海军学校,63、66、69军,炮兵第6、10、11、31师,坦克第1、2师,独立坦克第1、2团,伞兵教导师组成,公安军和空军空中梯队也参加了国庆阅兵。

1956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后阶段。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新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0月1日,共和国举行了进入社会主义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这也是唯一一次冒着大雨举行的阅兵。毛泽东及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此次观礼的还有50多个国家和兄弟党代表团的负责人,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总统和尼泊尔阿查里雅首相。

分列式在雨中举行,阅兵的顺序是军事学院,石家庄步兵学校,西安炮兵学校,南京工程兵学校,第1坦克学校,第5航空预备学校,第5海军学校,第24、63、65、66、69军,炮兵第2、10、14、32师,坦克第1师,机械化师,伞兵教导师,防空高炮第100团,防空高炮第10师等部队,相继通过了天安门广场。

此次阅兵共有11929人,指战员们所乘坐的都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雷达探照灯也初次公开亮相。由于下雨,原定参加阅兵式的空军飞机未能参加受阅。

1957年,这是新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遵循惯例,1957年10月1日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这是人民共和国举行的第9次国庆阅兵。

这次阅兵仍然由杨成武陪同,由彭德怀检阅部队,受阅人数为7064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国庆阅兵中人数较少的一次。但这次阅兵引人注目的是国外来宾空前的多。应邀来中国访问的匈牙利、保加利亚、印度尼西亚、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缅甸等国的客人也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检阅,还有应邀前来访问中国的50多个国家的外宾、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以及在华外国专家等也观看了阅兵式。

在1957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国自产的伊尔-28型喷气式轰炸机、歼5型歼击机首次受阅,飞机穿越天安门上空时,万头攒动,万人瞩目。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正式颁布实施,“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党的“左”倾错误开始泛滥。中央军委在当年5月召开的有1000多名高级将领参加的扩大会议上,错误地批判了军队训练中的“教条主义”,伤害了一大批干部,给军队建设造成了很大损失。

炮击金门作战打响不久,共和国如同往年一样,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在这次阅兵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军事院校学员们组成的方队。军事学院、步兵学校、炮兵学校、工程兵学校、坦克兵学校、航空兵学校和海军学校的方队依次进入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第10周年。新中国按照“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规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大阅兵。

这次阅兵恰逢庐山会议之后,原国防部长彭德怀搬出中南海到京郊挂甲屯,新任国防部长林彪任阅兵司令,检阅陆海空三军。1959年阅兵的受阅部队由11018人组成了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这次阅兵取消了骑兵、三轮摩托车和100毫米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队。

1959年国庆阅兵是新中国第11次国庆阅兵,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人数达70万人,比以往历次国庆庆典的人数都多。阅兵规模比往年大,但用时却只有58分钟,这表明阅兵组织工作比往年更周密、更细致、更成熟。

“逢五小庆”:1954年阅兵

1954年,迈入第五个年头的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已获得初步的改善和提高,中国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合作关系正在日益增进。这一年,全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国庆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6次国庆阅兵,按照规定,举行了“逢五小庆”的国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早在1954年6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根据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审定的阅兵方案,发出国庆首都阅兵工作的指示,决定以华北军区为主组成首都国庆阅兵指挥部,统一领导地面受阅部队训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组成空军阅兵指挥机构,负责组织空军受阅部队训练。华北军区兼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杨成武为国庆阅兵总指挥。

本年度的阅兵也确定为由彭德怀担任阅兵首长,朱德自开国大典始连续5年担任阅兵司令,至此不再出任阅兵首长。

受阅部队从全军60个单位抽调编成,由军事学院方队,第1步兵学校,第8步兵学校,第3炮兵学校,南京工兵学校,第1坦克学校,第1海军学校,第2海军学校,第5海军学校,第9航空学校,“重庆号”军舰,公安部队第2师,陆军第23军、第63军、第65军、第66军、第69军部分官兵,内蒙古军区骑兵第5师,伞兵教导师,防空部队,炮兵第10师、第11师、第21师、第31师、第64师,坦克第1师、第2师、第3师,东北、华北、华东军区装甲部队,空军歼击第14师、轰炸第10师、独立轰炸第4团等组成38个方队和4个飞行梯队,共10,384人。

从人数上看,远不如开国大典阅兵的人数多,但此次阅兵军种齐全,武器装备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所用武器装备由缴获的杂牌,换成型号、口径统一的苏联造,院校方队人员全部身着哔叽布和咔叽布新式军装。

从7月1日开始,参加检阅的陆军、海军陆续开始训练,空军受阅部队从6月15日便已经开始进行训练。8月中旬至8月底,在完成了单兵、班和方队的训练后,受阅部队集中到北京近郊进行合练和预演。所有受阅部队的受阅动作要求严格标准,在动作上、队形上、时速控制上必须做到准确、一致。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装饰一新。城楼重檐中间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红墙正中高悬着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在广场南部成列的红旗下面,排列着少年先锋队队员、机关工作人员和参加检阅的部队。地面受阅部队主要集中在东长安街,空中受阅梯队在北京附近机场待命起飞。

晨曦中,参加游行的人群举着旗帜,手执花束,唱着歌曲,沿着一条条大街涌向天安门广场。首都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家家户户悬挂国旗,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年来的光辉成就,庆祝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成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庆祝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的选出,庆祝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胜利。

上午9时50分,毛泽东主席偕同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还有应邀参加中国国庆典礼的苏联、波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蒙古、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保加利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阿尔巴尼亚等各国政府代表团主要贵宾们,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这时,广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掌声。

在国歌、礼炮声中,阅兵式正式开始。国防部长彭德怀乘车从天安门出发,他在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陪同下,检阅了排列在广场上的各部队,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贺。检阅后,彭德怀步上检阅台,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战斗员们发布命令。分列式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军事学府——军事学院的学员最先列队进入天安门广场。跟进的是步兵学校、炮兵学校、工兵学校、坦克学校、航空学校、海军学校的学员队伍。紧随其后的是海军部队方队和公安部队。以后依次为步兵、骑兵、摩托步兵、伞兵部队,他们以严整的阵容相继通过天安门广场。接着,强力的牵引车拉着各种口径的大炮驶过天安门。最后,被人们称为“活动火力堡垒”的巨大坦克自行火炮通过了广场。

当地面部队经过广场时,在天空出现了英勇的铁鹰,两架歼击机护送着一架领航机飞在前,接着重轰炸机、喷气式轰炸机和歼击机,一队一队地掠过天安门上空。

受阅部队包括地面方队38个、空中梯队4个,共10384人。主要由陆军组成,海军和空军只是象征性的,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苏式的。阅兵式历时1小时3分钟。

从这次受阅部队的编成和武器装备来看,人民军队的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受阅部队包括军事院校、公安部队、水兵、步兵、骑兵、摩托步兵、伞兵、炮兵、坦克兵、空军部队等38个方队和4个飞行梯队。这表明,海军、空军和陆军特种兵发展迅速,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展成为多军兵种合成部队。武器装备主要有:120毫米重迫击炮、57毫米反坦克炮、76.2毫米野炮、122毫米榴弹炮、132毫米火箭炮、探照灯、37毫米高炮、85毫米高炮、152毫米加农榴弹炮、122毫米自行火炮、HC-2号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图-4重型轰炸机、米格-15比斯型歼击机等等。这些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苏制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几乎没有像样的国防军事工业,又无法从西方国家进口武器装备,只能从苏联进口,或者仿制苏军的。1954年国庆阅兵中展示的武器装备,显示出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这次盛典中,伞兵部队是首次参加阅兵,但没有举行跳伞表演。在1小时3分钟的阅兵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方队。

骑兵是人民军队成立较早的一支部队,诞生于红军时期。这支英勇的部队曾经走过茫茫草地,翻越皑皑雪山,纵横广阔草原,驰骋无边沙漠,在历次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被称为“中国哥萨克”。新中国成立后,骑兵部队得到了大发展,人数最多时达到10万多人。在1954年的国庆阅兵中,骑兵受阅部队来自内蒙古军区,功臣模范占50%。他们共编成6个方队,每个方队的军马毛色相同,既严整,又威武,这是骑兵部队最后一次在国庆阅兵中接受检阅。此后,骑兵部队退出国庆阅兵舞台,人数逐渐减少,最后被取消。这对一个兵种来说,多少有些遗憾。

阅兵式结束后,上午11时4分,群众游行开始了,队伍中有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少数民族代表,其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系着红领巾的少年,他们挥舞着盛开的花朵走过天安门前,显示出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团结一致,也显示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不断成长的中国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上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军种,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以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为主体,担负海上作战任务的现代化合成军种。4月23日是中国海军的诞生日。

人民解放军最早的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1949年春,在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江战役的过程中,长江下游的国民党海军正在酝酿起义。

1949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热烈庆祝“重庆”号巡洋舰官兵起义,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立自己的空军和海军。1949年4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奉中央军委命令,到达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建立渡江战役指挥部,接受国民党起义投诚舰艇,组建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部队。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预测,随着战争的胜利,会接收到更多的国民党海军人员和装备,而且渡海作战的任务也已被提到日程上来,于是命令华东军区及时组建海军。

4月23日,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根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在江苏泰州白马庙组成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关,由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1纵队(原苏北军区海防纵队改编)、警卫团等共4000余人。同年4月29日至5月1日,华东海军司令部接收了在江阴江面俘获的6艘国民党海军舰艇,以及在南京和镇江起义、投诚的国民党海军第2舰队、第51巡防舰队舰艇共50多艘。

8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接见张爱萍和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林遵时,欣然为海军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后来,中央军委正式批准1949年4月23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

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肖劲光任司令员,刘道生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年任命王宏坤为副司令员,罗舜初为参谋长,后相继组建了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以后陆续组建了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海军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五大兵种体系。

中国海军自诞生以来,一面作战,一面建设,先后参加了1275次作战。与此同时,海军各种作战平台与大量武器装备也在修造、购买、仿制到自行设计建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提高。

中国海军创建时期为1949年至1955年。创建初期,中国海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珠江口和长江口的海上封锁,取得了沿岸重要水域的制海权,积极配合陆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窜犯袭扰活动,彻底粉碎了美国操纵联合国纠集英、法等16个国家对中国的禁运。

初建时期的人民海军,在与国内外敌人的1200余次作战中,共击沉、击伤和俘获敌舰艇400余艘,击落、击伤敌机500余架,创造了“小艇打大舰”、“近战”、“夜战”和“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等多项经典战例。

1950年5月25日,人民海军16艘舰艇向万山群岛守敌发起攻击。在71天的作战中,战胜了总吨位超过自己数十倍的敌舰艇部队,解放了万山群岛和广东沿海的全部岛屿。

1955年1月18日,人民海军148艘舰、艇、船组成的4个登陆运输大队,46艘护卫舰、炮舰和护卫艇组成的战斗舰艇编队,在兄弟军兵种的配合下,一举攻克一江山岛。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三军联合作战,为我军战略战术宝库增加了三军协同作战的新范例。1953年,毛泽东在“洛阳”舰上接见水兵。

与此同时,海军航空兵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屡建奇功。1953年3月,诞生仅9个月的海军航空兵不畏强敌,击落敌机13架,完成保卫鸭绿江大桥的防空作战任务。

1954年至1955年,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海军航空兵出动飞机289架次,顺利完成夺取制空权任务。1965年至1968年,海军航空兵在海南岛上空先后击落入侵敌机7架,击伤1架,创造了“8∶0”的佳绩。

人民海军在解放一江山岛后,又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东沙和南沙部分岛礁外中国海疆内的全部岛屿。

1949年11月,中国海军的第一支护卫舰部队正式组建。中国海军的第一支驱逐舰部队也于1954年3月开始筹建,几乎与此同时,中国海军还组建了常规动力潜艇部队。

当时,中共中央对于中国海军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海军航空兵的建立。海军航空兵的创建首先是从建立海军航空学校开始的。1952年4月,海军航空兵部在北京正式成立。同年6月27日,海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航空兵第1师在上海虹桥机场成立。到1955年底,海军共建了19个海岸炮兵团,装备火炮343门。由此,中国从北到南的沿海基本上形成了海岸炮兵的防御作战体系。

1956年至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海军进入了近岸防御战略运用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曾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等一系列波折。其间,大陆仍然面临国民党军队的海空袭扰,以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大规模入侵的威胁,中国的海上安全环境极为严峻。

在近岸防御时期,中国海军的装备建设发展进入快速、质变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起,中国海军的武器装备发展逐步从转让制造过渡到购买技术资料和样品进行仿制改造。为了尽快掌握仿制导弹舰艇新技术,提高新武器的研制水平,1958年起海军建立了一些新的科研机构和部门。

对于核潜艇的设计与建造,一开始就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早在1959年就坚定指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70年12月26日,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并进入舾装阶段。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海军装备的更新换代,海上作战能力的持续增强,国家海洋利益的不断拓展,为了更有效地完成近海防御战略所赋予的任务,中国海军一直在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全力提升在近海主要作战方向上夺取并保持制海、制空权的能力,并大力增强在必要时间里有效控制连通中国海区的几个重要海上通道的能力和具备与中国海区相邻海区的作战和活动能力。要确保上述几个能力的实现,就要建立一支精干、顶用、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正如邓小平对于海军提出的期望那样:“……面临霸权主义强大的海军,没有适当的力量也不行。这个力量要顶用。我们不需要太多,但要精,要真正是现代化的东西。”

“逢十大阅”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是建国十周年了。在这10年间,新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这一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一系列军事斗争的胜利:完成了西藏平叛任务,打击了国民党军飞机对大陆的空中侦察和袭扰,战胜了印度军队在边境地区的武装挑衅,保卫了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但是,8月16日至9月12日,继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之后召开的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在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右倾机会主义”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对他们“反党罪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批判。9月17日,彭德怀被免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职务,由林彪接任;免去黄克诚的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由副总理罗瑞卿接任。

会后,全军进行了“反右倾”的斗争。这次“反右倾”斗争是完全错误的,不仅打击了一批干部,而且给军队建设造成了很大损害。

这一年10月1日,党中央决定于首都北京举行国庆盛典和阅兵。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11次国庆阅兵。由于是十周年大庆,共和国国防建设和国防工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需要隆重展示一下,以振国威,壮军威,鼓民心。所以,党中央决定这次阅兵的规模要比以往大一些,准备工作也比较早。

十周年国庆阅兵方案是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筹划和审定的。1958年11月11日,中央在批转中央宣传部《关于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的意见》时指出,要使庆祝典礼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比往年搞得更加隆重盛大。根据这个精神,京津卫戍区司令部于12月拟制了《一九五九年国庆首都阅兵方案》,并上报到国防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得到批准。

1959年4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召开第169次会议,专题研究阅兵问题。会后以总参谋部名义下达了《一九五九年首都阅兵工作指示》,对阅兵规模、编组、组织指挥以及各项准备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并任命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上将任阅兵总指挥兼阅兵总指挥部主任。

这次阅兵与五周年国庆阅兵相比,取消了骑兵、三轮摩托车和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队,徒步方队横排面由20人增加为24人,受阅总人数增加三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受阅装备基本上都是国产的。

此次受阅部队由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组成。徒步方队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石家庄步兵学校、郑州炮兵学校、南京工程兵学校、第一坦克学校、石家庄铁道兵学校、沈阳航空学校、大连海军指挥学校等院校组成的院校方队,海军长山要塞区编组的水兵方队,北京军区3个野战军编组的步兵师方队。

车辆方队有:北京军区组成的2个摩托化步兵方队,空军空降兵教

导师组成的伞兵方队,北京军区炮兵组成的122毫米和152毫米榴弹炮方队,北京军区空军高炮师、雷达探照灯团组成的100毫米高射炮和雷达探照灯方队,沈阳军区炮兵组成的122毫米加农炮方队,武汉军区炮兵组成的130毫米加农榴弹炮方队,北京军区所属坦克独立团组成的中型坦克、重型坦克和152毫米自行火炮方队,沈阳军区1个守备师组成的100毫米自行火炮方队。

空中梯队由1个轰炸机师、4个歼击机师和高级航空兵学校组成,飞机总数为155架,受阅飞行高度降低100—150米。

由于此次阅兵是十周年大庆,从国家领导人到中央军委都极为重视,特意抽调了精干人员组成阅兵指挥框架。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上将任阅兵总指挥兼阅兵总指挥部主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郑维山、谭希林中将,司令部副参谋长罗文坊少将、政治部副主任张正光少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烈少将、副政治委员张廷桢少将等任总指挥部副主任。阅兵总指挥部的办事机构,由北京卫戍区组成。

阅兵总指挥部于同年4月9日便向受阅部队颁发了《一九五九年国庆受阅部队训练计划》,明确了训练时间、课目,提出了训练指标和要求,拟制了联合演练计划,要求所有参阅的指战员,单兵要动作准确、整齐、雄壮、合乎要领,徒步和车辆方队要做到队形整齐一致,雄壮有力。

6月1日,各受阅部队正式开始训练,并于一个月后转移至北京集中训练。

在受阅部队集中训练过程中,中央军委也十分重视阅兵工作。军委副主席贺龙元帅亲自观看了阅兵预演,指示阅兵部队要百分之百地保证政治安全,百分之百地达到车辆完好,百分之百地掌握技术,百分之百地保障受阅人员的人体健康。受阅部队按照军委首长和阅兵总指挥部的要求,在极其严格的条件下,进行了艰苦的训练。

空军受阅编队由五周年时的3机编队增加到5机编队,飞机总数由111架增加到155架,受阅编队飞行高度降低100~150米,这都对受阅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飞好编队,飞行员们地面苦练,空中精飞,每飞一个起落,都认真研究,找出问题和解决办法。为了调动飞行员训练的积极性,飞行编队还采用了评分制,标准分为5分,每次训练都对每个飞行员的飞行动作情况作出评定,给出分数,并公布每个人的训练成绩。

车辆方队为了解决标齐问题,司机们反复琢磨控制和统一速度的方法,仔细体会脚踏油门的要领,精心探讨解决单车超前、拖后的问题,并创造了在驾驶室适当部位安装红绿小灯,解决夜间或视度不良情况下的标齐问题。

徒步方队按照总指挥部的要求,进行比往年更加艰苦的训练。军事学院方队,是一支由团以上干部学员组成的队伍。他们开训后,很多人脚底起了泡,脚腕红肿,但仍忍痛坚持。许多人为做到踢腿有力,踏地有声,在腿上捆绑沙袋进行锻炼,肩部、肘部、膝部磨出了老茧,仍一丝不苟地进行操练。

1959年,时逢中国农业大面积受灾,粮食大幅度减产,物资供应极其紧张,这给阅兵准备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是,受阅官兵们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勤学苦练,流血流汗,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1959年10月1日,全体受阅官兵精神百倍地出现在受阅现场,准备以最好的姿态给十周年大庆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70万人的狂欢

195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阳光普照,大街小巷彩旗飞舞,一派节日气氛。天安门广场已整建一新,整个广场较五周年国庆时扩大了两倍半,达40万平方米。北面是雄伟的天安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正南,使这次庆典的场面显得更加宏伟壮观。

此次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是历届国庆阅兵中人数最多的一次,达70万。人们手中捧着鲜花,在广场中间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国徽图案和“1949—1959”的字形。还有很多人举着标语和条幅,上面写着“人民公社万岁”、“大跃进万岁”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标语。

上午9时55分,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同时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还有应邀前来参加国庆活动的外国元首: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内阁首相和国家元首金日成、越南人民共和国主席胡志明以及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等6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团团长和党的代表,八个亚非国家政府代表团团长和政府代表。

上午10时,北京市市长彭真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国庆典礼开始!”庄严的国歌声伴随着轰鸣的礼炮声在广场回荡。400多名少先队员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祭奠为新中国而长眠的英雄们。随后,阅兵式开始。

这次阅兵适逢庐山会议之后,原国防部长彭德怀已经搬到了京郊挂甲屯,由林彪接任国防部长,并担任此次阅兵司令,检阅陆海空三军。

林彪身穿元帅服,在阅兵总指挥杨勇上将的陪同下,乘坐国产阅兵车缓缓沿天安门广场南侧和东长安街检阅部队。受阅部队官兵身着新式服装,佩戴军衔,显得更加威武精神。人民解放军是1955年实行军衔制度的。随着军衔制的实行,全军服装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新的军衔服装主要是参照了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军服样式,结合中国服装特点进行设计的,从1955年10月1日开始实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肩章、领章、军兵种与勤务符号和新式帽徽、服装。

阅兵式结束后,林彪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命令宣读完毕后,规模宏大的分列式便开始了。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在“八一”军旗的引导下,军事学院方队首先进入天安门广场。学员们身着海蓝色陆军校官礼服,佩带着金黄色肩章,翻领上绣着彩色图案,迈着整齐的步伐,接受党和人民检阅。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带队军官,是吴华夺少将和胡定千少将。

在1955年10月1日的阅兵典礼上担任阅兵任务后,吴华夺连续七次担任国庆典礼解放军受阅部队的领队。两位年轻将军抬臂、敬礼、收腹、踢腿,举手投足之间刚劲有力,尽显中国军人风采。引得外国领导人和来宾纷纷夸赞,中外记者的闪光灯也闪个不停。

接着走来的是军兵种军事院校方队,分别有步兵学校方队、炮兵学校方队、工程兵学校方队、坦克学校方队、铁道兵学校方队、空军学校方队、海军学校方队等逐一而至,他们精神振奋,朝气蓬勃,队形整齐,步伐有力,受到现场群众的热烈欢迎。

之后是水兵方队,他们身着白色水兵服,佩带肩章,头戴黑色飘带水兵帽,手持国产半自动步枪,刺刀闪闪发光,特别引人注目。水兵方队后是6个步兵方队。指战员们头戴钢盔,手持国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刺刀闪亮,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威风凛凛,阔步向前,走出了中国步兵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紧接着,广场上传来马达的轰鸣声,72辆解放牌卡车组成的方队缓缓驶来,他们是手持冲锋枪或半自动步枪的摩托化步兵方队和身背降落伞包的空降兵方队。

此次阅兵最受关注的无疑是由9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组成的坦克装甲车辆方队。方队中的33辆国产新型坦克首次在天安门广场亮相,这就是于9月26日刚刚命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95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中型坦克)。这种型号的坦克,无论是火力还是机动力,都能与当时苏军的T—54式主战坦克相媲美。59式中型坦克的亮相,向世人昭示:中国有了自己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陆战主战坦克。

最后,由中国制造的歼—5型飞机组成的梯队排着整齐的5机编队在天安门呼啸着飞过时,广场上一片沸腾,欢声雷动。

这次阅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以往的阅兵相比,1959年阅兵最大的特点无疑是受阅武器装备的国产化程度大大提高,当时新华社的报道不无自豪地向全世界这样宣告:“向着工业化飞跃前进的伟大祖国,给了人民解放军各种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受阅中,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飞机都是祖国自己制造的。”

1959年,国庆10周年庆典结束了,人民解放军20世纪50年代最后一次阅兵完美落幕。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决定“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队列条令中,还首次出现阅兵条款。但在当时“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阅兵被指责为形式主义,后来不仅国庆阅兵被取消,连军队内部的阅兵也被取消。

虽然从1960年到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举行阅兵,但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没有止步。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防保障(包括两弹一星)都是在这个时期自主研发成功的。

“陆战之王”与中国“装甲兵之父”

坦克是一种能用履带行走的装甲战斗车辆,它集火力、保护性和机动性于一身,主要用于和敌人的坦克和战斗车辆作战。坦克在战场上,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尽了风头。二战以后的多次战争中,坦克同样也是陆战的主角,被称为“陆战之王”。

在1959年的国庆大阅兵中,中国自己制造的59式中型坦克第一次“亮相”。这是中国自行生产的主战坦克。在当时,其技术水平与当时服役的美国M48、日本61式等坦克比较,在火力、机动和防护三大要素方面,还是很先进的。该坦克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车载火力较强。主要武器是1门100毫米线膛炮,使用的弹种有: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为34发。火炮的最大射程为16000米,更加适应现代作战的需要,从而成为了中国的主战坦克。

建国之初,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坦克工业。人民装甲兵创建之初,装备的坦克是从国民党手中缴获的美制和日制坦克,数量只有300余辆。由于这些坦克型号繁多、性能落伍,而且零备件缺乏,难以满足装甲兵作战和训练的需要。建设共和国的装甲兵,是建国后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民解放军战斗力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起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的创建和发展,就不能不提第一任装甲兵司令许光达大将。从坦克的研制,到组建装甲兵部队,从创办坦克学校,到装甲兵人才培养,从创建训练基地,到训练部队,提高战斗力,许光达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称他为“装甲兵之父”,实不为过。

建国之初,百业待兴。一天,周恩来总理向朱德、彭德怀两位老总提出,想要调许光达到外交部工作。新中国的外交主要方向是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许光达留学苏联数年,懂俄语,文化程度高,又熟悉苏联各方面的工作,很适合从事外交工作。

但是许光达希望留在军队为军队机械化出点力。老总们也都谈了他们共同的想法,认为军队的机械化建设更需要许光达。最后毛泽东拍板,笑着说:“听老总们的吧!”

不久,彭德怀邀请许光达一家共进午餐,并同游北海。游览中,彭德怀对许光达说:“战争结束了,军队要成为国防军,要变单一兵种为多兵种,海军、空军要建立起来。陆军里也要建立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还要加强炮兵,这些都要人去搞。你是不是去搞装甲兵,后半辈子为军队现代化出点力?”

彭德怀的建议正是许光达的心愿,许光达岂有不愿之理?他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对彭德怀说:“军委让我搞装甲兵,我后半辈子定把心血用在装甲兵上。”

1950年5月,毛泽东把许光达从兰州召回北京,亲自委派他开始筹建人民解放军装甲兵。一个月以后,中央任命他为装甲兵司令员。

万事开头难。虽说四个野战军各有一支装备陈旧、车辆极少的坦克大队,但要建成一支统一的、能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新兵种,困难确实太多,甚至难到连个领导机关都没有。也就是在这种基础上,许光达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

1950年9月,在许光达的筹集和努力下,装甲兵司令部领导机关成立。10月,许光达在给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的报告中,提出计划在三年内建立一支拥有1000辆坦克的摩托装甲部队。

创办坦克学校,培养人才,是许光达在装甲兵部队建设中一项主要的工作。1951年9月1日,在中央军委的关怀和许光达的努力下,第一战车学校正式成立(1953年改为第一坦克学校),校址在天津。在建校的过程中,从校址的选定,设备的购置,教师的配备,到课程的设置,无不凝结着许光达的心血和汗水。

许光达提出“没有技术就没有坦克部队”、“为掌握坦克技术而斗争”的口号,更是身体力行地走在前面,他钻进像蒸笼一样的苏式坦克里学习驾驶坦克。有人劝他说:“一个司令员,那么大年岁了,还钻到坦克里干嘛?”

许光达笑着回答:“装甲兵司令员,不会驾驶坦克,能当司令员吗?学习驾驶坦克,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各种坦克的构造、性能和威力,这样才能有话说。否则,外行领导内行,人家不会真心服你,你也就做不好工作。那样我怎么向党交差呀?”

苏式坦克那笨重的操纵杆,拉起来有几十斤重,年轻人都感到吃力,更何况许光达已年近五十。但是,许光达并不是做做样子,他咬着牙,天天去驾驶场。每天回到家都疲惫不已,,看得妻子邹清华直心疼,埋怨他真是不要命了。这时,许光达只是笑笑。一连十多天,他完全泡在了坦克中,终于学会了驾驶坦克。于是,许光达下令,装甲兵的指挥员一律要上车,学会驾驶坦克。在他的带动下,所有装甲兵部队的领导干部都学会了坦克驾驶技术。

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许光达深知,如果不能研制、生产出性能先进的坦克,装甲兵的现代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为了尽快改善坦克部队的武器装备,他在中央提出的以自力更生为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指导下,一方面积极组建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大力开展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同时论证国防工业部门抓紧筹建各种类型的坦克制造厂。

正是由于许光达的远见卓识和积极努力,当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并封锁了所有技术和原材料供应之时,中国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很快设计和制造出了59式坦克、轻型坦克、水陆坦克、装甲输送车等以及配套车辆。

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式,许光达亲自陪同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了由国产坦克组成的坦克车队隆隆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毛泽东紧握着许光达的手,激动而又高兴地对解放军装甲兵部队的创始人表示祝贺。那一刻许光达的心里充满了自豪。尤其是看着呕心沥血创建起来的装甲兵部队驾驶着共和国自己制造的坦克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他感到了极大的欣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