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调动全县人民的积极性(1 / 1)

焦裕禄的故事 杨江华 1019 字 2个月前

调动全县人民的积极性

兰考县吹响了向“三害”全面进军的号角!

三十六万颗心在剧烈地跳动,三十六万双手在有力地挥舞,三十六万兰考人是三十六万个硬骨头。他们同声发出了气壮山河的誓言:让盐碱地换上新装,让洼地变成粮仓,让沙荒变成绿洲,要叫“三害”永远低头!

在战斗的日子里,焦裕禄和县委其他领导成员,都纷纷深入下去,来到除“三害”斗争的第一线。他们住到贫农的草房子里,蹲在饲养员的牛棚里,和群众一起奋战在沙地里、沟渠边。他们向广大贫下中农询问、请教,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总结群众治沙、治水、治碱的宝贵经验。

治理“三害”的斗争开始后不久,兰考全县各地的斗争发展不均衡,有的发展很迅速,有的裹足不前。针对这一情况,焦裕禄打算抓典型、树先进,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全县人民的斗争积极性。

城关公社的韩村是一个多年遭受“三害”危害的村子。仅1962年秋季来说,每人只分得了十二两(老秤)的高粱米艰难度日。面对这种情况,韩村人束手无策,悲观消极。就连干部也消极怠工,坐等上级的救灾物资。焦裕禄了解情况后,亲自到韩村找群众、找干部谈话,重燃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经过研究,韩村人很快找到了自救的办法。大伙冒着寒风,踏着冰雪,到荒坡野地里割草,仅一个冬春就割了干草二十七万斤,不仅顾住了社员的生活,还养活了八头牲口。此外,社员们还修理了农具,买了七辆架子车。

韩村人自立更生、奋发向上事例传到焦裕禄的耳朵里,他称赞说:“这是活生生的南泥湾精神,这是贫下中农的风格,是革命的一种表现。韩村人全靠自己一双手的精神值得全县人民学习。”

很快,“韩村

精神”在兰考全县处处开花,越来越多像韩村这样的村庄涌现,越来越多像韩村人这样的人民出现。

张君墓公社赵垛楼大队的社员,在连续三年基本绝收之后,不灰心,不气馁,越挫越勇。全体社员冒着倾盆大雨,一齐出动,争分夺秒抢在汛期前,挖河开渠,修筑排水工程,终于战胜了暴雨灾害,获得了空前的丰收。

焦裕禄了解了赵垛楼大队的情况后,说:“赵垛楼的干劲值得学习。”接着,他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议,推广他们的经验,号召大家学习赵垛楼的革命干劲。“赵垛楼的干劲”,鼓舞了全县人民。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挖河修渠、根治内涝的**。短时间内,全县就疏通和新挖了上千条的排水渠道,令全县的内涝斗争有了初步的胜利。

除了“韩村精神”和“赵垛楼干劲”在兰考全县被树为典型外,还有很多典型在兰考县被推广开去。比如秦寨村。

一次,焦裕禄去秦寨检查工作。他刚步入村头,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就映入眼帘:全村的青壮年社员,在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顶着炽热的太阳在深翻土地。人们站在齐腰深的壕沟里,把两三尺以下的淤泥一锹一锹地翻上来,又把上层的碱土一点一点地埋下去,汗水湿透了衣服,可谁也没顾得上擦一下,即便是铁锹把手掌磨破了,也没有人喊一声疼、叫一声累。

看到此情此景,焦裕禄的眼眶湿润了。他想: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兰考有了如此坚定的人民群众,一定可以改变现在的面貌。想着想着,焦裕禄好似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干劲,一步跳进壕沟里,顺手操起一把铁锹,就和秦寨的人民群众一块干了起来。

焦裕禄边劳动边和大伙儿聊天。他问:“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个办法的?这样深翻土地,对增产能起到作用

吗?”

秦寨村的党支部书记正挥动着大铁锹,见焦裕禄询问,便停下来回答说:“其实,过去我们这里全是好土地,只是后来黄河决口,才使这里变成了盐碱地。前几年,我们做过深翻试验,这个法子肯定行得通。”

“全部深翻,工程量太大,能行吗?”焦裕禄有些担心地问道。

支部书记满怀信心地回答说:“行,没问题。一年不行,那就两年,两年不行,那就三五年。我们整个大队是三千多亩盐碱地,只要肯干,一定能将它们彻底翻个个儿。”

“好!你们这种愚公移山的办法,我很赞同,县委会大力支持的。”焦裕禄也满怀信心。

不久,县委决定给秦寨拨了一笔翻地补助粮食和工具贷款,大大提高了秦寨人民与盐碱地相斗争的热情和斗志。与此同时,焦裕禄把秦寨翻地治碱的经验,带到了全县各个盐碱地区。秦寨人民的决心,鼓舞了盐碱地区的广大干部和社员,更多的“秦寨”出现了,更多的治碱办法出现了。兰考县的盐碱地很快得到了初步地改良。

焦裕禄逢人便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的确如此,焦裕禄通过树典型的方式,将兰考县全县人民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1963年9月,县委召开了全县大小队干部会,主要目的是宣传样板,树立旗帜。焦裕禄请来了韩村、秦寨、赵垛楼等村的贫下中农代表和干部,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他们的革命精神。当这些干部介绍了他们根治“三害”的经验后,焦裕禄大声疾呼:“这就是兰考人民的新道路!”

这次大会后,韩村、秦寨、赵垛楼等几个榜样的名字,传遍了兰考县的各个角落。它激发起广大群众的革命感情,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斗志,使兰考除“三害”的斗争更加普遍地开展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