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西部再十年 敢问路在何方?(1 / 1)

“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思考问题的时候只有一个出发点,就是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不管怎么样,你都要集中优势兵力,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使他的中心城市至少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王志纲

背景简介

站在西部大开发十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如何总结过去的经验,展望未来的发展,是从中央到西部各省市,从领导到普通百姓都高度关注的问题。

2010年7月6日,一年一度的兰洽会在兰州举行。作为兰洽会的主题活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的兰州论坛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以及我一起为兰州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会上,王志纲发表了《西部再十年——敢问路在何方?》的演讲。

兰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为什么叫作第二故乡呢?我今年55岁,有7年时间是在兰州度过的,主要是在这里求学。可以说,这块土地既承载了我最美好的青春时代,也赋予了我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能量和能力。

我在很多地方讲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兰州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很多甘肃人和兰州人把我当成他们的老乡时,我也感到很亲切。

对于兰州的这次邀请,我感觉是责无旁贷,因为这是一次新的探索和新的挑战。一是因为乡缘,二是因为我们作为一家战略咨询机构,这些年来几乎全部介入了西部所有热点区域和城市的战略制定。既然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西部再出发”,那么我不禁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叫做“温故而知新”,怎么出发,究竟路在何方,这都是极具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过去的十年我们是如何走过来的,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有什么需要吸取的教训,如何承上启下,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走得更加稳健,更加扎实。这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所以,我这次演讲的题目就叫《西部再十年,敢问路在何方?》

下面,我将结合我们的战略实践,分三个方面来讲一下我们的探索。

昨天:为西部开发助力

第一是昨天。西部大开发过去的十年是如何走过来的,如果泛泛地谈恐怕时间不够,建议大家如果有兴趣可去看一下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最近出的一本书《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里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今天,我只是想结合我们的实践,谈一下西部三大热点区域在过去十年中的变化,战略如何制定,取得了哪些成就,还有哪些教训。

1.战略成都:西部之心 典型中国

首先要谈的是成都。大家知道西部占了整个中国70%的国土面积,30%的人口,包括西北,西南、还有内蒙的一部分。西部一度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但当你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提到成都时,没有一个人敢说成都是贫穷落后的西部。当年英特尔的总裁来到中国时,在上海、杭州、苏州、西安和成都这五个城市中,也毅然选择了落户成都。

为什么成都能够在短短的十年间,由一个西南的省会城市变成了在中国中西部综合实力最强,居住环境最佳,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成都究竟靠得是什么?我想,一是借助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二是靠自身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战略。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每一个区域和城市都要找到自身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灵魂,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到差异化的独特发展之路。刚才我们的老校友侯先生讲到了很多发展的原则,而要具体结合这些原则落实到实处,成都在这些方面无疑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2003年,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同志,刚刚上任就找到我们。当时我跟他做过一次长谈:他一上来就问我三个问题,一是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成都是否有条件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二是在西部大发展的背景下,成都是否可以找到一条超常规的发展之路;三是他希望工作室能够全面介入成都发展战略的制定,为成都找魂,为成都定位,为成都找到一条超常规的发展之路。

接下来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得出了一个很清晰的判断:这是一个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的发展成就了沿海三大经济引擎,一个是以广深为核心的珠三角,二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三是以京津冀为中心的环渤海。这三大发动机参与全球大循环,从而初步实现了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东部与西部的差距不断拉大,如果火车头跑得太快,车身车尾跟不上就会出大问题,就会断裂。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有了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但是西部大开发也不可能一哄而上,必须要有一个能与东部三大经济引擎相呼应的龙头、抓手和发动机。西部就需要有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来扮演这个角色。西部有三个城市有这个可能:西安作为千年古都,西北的中心城市得天时;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得地利;成都虽然不具有天时、地利,但如果前两者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它有可能占人和,这就是思路决定出路。当重庆还沉醉在西部唯一的直辖市的光环下,当西安还怀抱千年文化难以突破时,成都反而有机会可以乘势整合各方力量,率先崛起。

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当时我们把这个判断定成一个“张弓搭箭图”,我说今天的中国就像一个弓如满月,弓背就是沿海三大发动机连起这一条经济带,弓弦拉开以后着力点就在西部。如果成都把持这点,成都就可以代表西部跟东部对话,跟全球对话,这个机会将是前所未有的。

正是这个判断,当然后面还有很多数据支撑,振奋了整个成都市委市政府,最后在常委和党代会上把我们这个方案写进了决议里面去,毫不客气地提出来“成都要在三五年的时间里面,打造中国西部城市里面居住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城市”,然后一切围绕这个进行落实。

我们后来总结成都战略的时候把这个过程叫做“四划”:第一个叫谋划,就是领导上台总得要做一番事,叫谋划;第二个叫做策划,战略策划,也就是我们做的事情,把领导的雄心结合城市发展的规律,找出独特的优势,确定发展的方向。第三叫规划,就是把大的战略要落实到空间上去,要不然我们的规划就是“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不可能变成现实。但是如果有战略思路能落实到规划里面,就像电脑里面有了芯片,它具有了驱动器,就有可持续性,最后第四个叫做计划,最后就是政府把它分解为考核指标,唤起工农千百万,让所有的干部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后三五年下来必成大器。

就按这个思路,今天的成都我不用说了,成为了中国的一个样板区,从城市战略到城乡统筹,从全域成都一直到现在的打造现在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一直在往前走!八年时间,现在的成都成了中国西部的第一个城市群,下一步成都将会是1300万人口,我给他当了八年的顾问,前不久我也参与了成都新的战略中去。这个战略就是成都已经不满足于在中国城市的名声,他们希望在全世界让人们认识这个城市。在征集全球广告时,很多人提供了很好的东西,但是都打不动他们的市委市政府,最后他们的党政班子找到我,最后我提出了两句话,作为成都全球营销的战略。现在这两句话成都市委已经接受了,以后成都将会在全世界推广成都,在CNN、纽约时报去推。

这两句话是什么呢,第一句话“西部之心”,也是成都的雄心,将会扮演中西部的文化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还有物流中心、创新中心、研发中心、会展中心,第二句话叫“典型中国”,这句话含义更深,也就是说在今天的全世界都关注中国的时候,有种盲人摸象的感觉。看到上海,说都超过了发达国家,中国威胁论,看到我们的甘肃说怎么像阿富汗,这看到的都是局部,这个时候我们非常需要给老外一个地方,“只要你来走一走,中华神韵全在手”,我们说成都既有传统又有现代,即有昨天又有今天,就叫“典型中国”。现在他们已经在做准备。

那么通过这个讲案例,我们想一想,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发展,借东风固然重要,但是方法更加重要,方法得当以后,得天时拿地利占人和,三五年以后,假以时日必然有天地之变。

2.广西的突围:北部湾战略

第二个案例就是北部湾战略,北部湾战略我们现在还在深度介入,下个月的15号东盟论坛,我可能会去做一个主题发言。北部湾这个地方大家知道,广西、广东的一部分,包括海南岛都可以说北部湾,但是为什么北部湾论坛和东盟一体化最后这个话语权会让这个广西拿到,成了广西的王牌,由此广西通过这么一个平台和这么一个话语权,弄得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知道而且高度关注。

这就是当时的广西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这个人厉害,这个人到广西呆了五六年,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他说广西再做多少工厂、再做多少招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盘子中作用都有限。特别广西作为沿海地区最落后的第三世界,很难做到弯道超车,最后他就琢磨,总书记提出来中国要和平崛起,不仅是要科学发展观,但也要富邻,跟周边国家搞好一体化的问题,但是大家都知道东南亚各国对中国有很高的警惕。东盟怎么来的?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是为了对抗红色中国。当初我们成天就渴望着向东南亚输出革命,所以搞得东南亚各个国家抱在一起,然后用东南亚不结盟这种方式来对抗红色中国。

刘奇葆就意识到,如果能化干戈为玉帛的话,把东盟真正的从政治组织变化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组织,让东盟真正分享中国高速发展的荣誉,而中国也获得一种新的外交和经济一体化的新路子,这必然是中央乐见的事情,最后他就围绕这个思路,策划、规划,最后先制定出一个北部湾战略,推进东盟一体化战略。这个方案拿出来以后,不仅获得了东南亚各国的积极响应,而且获得了中央的高度认同,在此两股力量推动下面,一夜之间广西就成为整个中国的由一个边陲省份成为了开放前沿,从整个中国的后院变成了迎宾的大门。我印象非常深刻是三年前当北部湾论坛举办的时候,全世界13个国家的元首坐着专机,次第降落南宁机场,我们天安门的国宾队就搬到了南宁。在这个地方全世界的媒体云集,一夜之间把广西推向了全世界。当然由此带来的效应就非同一般,高速公路的打通、机场的改建、经济的高速发展,外部进口的高速发展,广西就迅速崛起成为了一个开放的明珠。

3.西安城变:皇城的复兴

第三个案例,就是我们旁边的西安。我昨天刚从西安回来,我们参与了西安近七年的战略策划。现在在做的是西咸一体化战略,这两个月以来,包括沣渭新区、泾渭新区,还有杨凌等其他的事情,跟他们的省长,还有他们邀请来的吴敬琏等一大批专家反复讨论。我非常感慨,本来中央说叫做“关天一体化”,就是关中地区和甘肃的天水,但是为什么唱大戏的只听到陕西,根本听不到甘肃的声音,这个我觉得真的应该值得思考。包括到了兰州,我又翻了些资料,我发现兰州也在喊关天一体化,但都是围绕着自己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根本没有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消化和迎接这种机会,所以我相信三五年之后,关中一体化这个国家战略肯定让陕西独享,甘肃能否喝到汤,能否啃到骨头,我都不知道。

昨天我在西安就想起七年前我们参与西安战略的时候,当时省委副书记兼西安书记栗战书同志,他找到我的时候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王志纲先生啊,我对你非常有意见,”我说“有什么意见啊”,他说你看你帮成都,原来我们跟成都人口差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差三分之一,基本上是孔雀东南飞,基本一样,但是现在短短这几年,成都和西安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这次你要研究一下西安的发展。

在对西安的研究过程中,我得出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千金难买回头望,今天来看这个判断是成功的。这个判断就是:如果西安再去搞工业化的补课,包括把沿海的产业往西安转移,怎么搞也搞不过沿海。但是西安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是中国的崛起伴随着中国的文化复兴,当全世界来看中国的时候,他们非常想了解中国,但是又看不懂中国。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大家要记住,未来世界的竞争不是一个平面化的竞争,而是几个节点,人们看到的是几个门户。我们看中国有三个节点:一个是政治首都北京,一个是经济首都上海。西安能扮演什么角色,我们认为,以其千年的文化积淀,十三朝古都,西安是可以成为中国的文化首都。但是西安人有没有这个气魄,敢不敢这样做,再现盛唐气象。

如果这样做了,西安将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门户。西安的时代就来了。正是这一点,打动了他们的决策者,采纳了我们的方案,最后我们一起把曲江新区50平方公里打造出来。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就这么三五年时间拔地而起。伴随着曲江新区的崛起,整个世界整个中国对陕西刮目相看,陕西成为中国文化产业一支很重要的劲旅。整个西安城市实现了很大的扩容,获得了自信,于是接下来陕西省委和西安市整合力量打造大明宫,开发法门寺,还有下一步的很多动作都会在这个背景下次第出台。

在这个背景下中央又给了西安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果盘。在此之前,中央只批复了两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一个北京一个上海,最近又批了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那么人们问西安凭什么和北京上海处在同一阵营,我想他凭借的肯定是他的历史文化积淀。所以西安要打造上千万人的城市。

大家想一想,当西安成为上千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时候,甘肃的陇南,天水肯定是在他的辐射范围内。将会成为他的城市群中一元,那个时候整个天水将会趋附于西安,把背对着兰州。这就是竞争的残酷。

今天:西部在哪里?

这三个城市扫描完以后,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只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今天中国,今天的世界,思考问题的时候只有一个出发点,就是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不管怎么样,你都要集中优势兵力,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使他的中心城市至少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大家知道世界城市体系里面有四种城市,第一叫世界级城市,比如纽约、伦敦、东京。这些城市是服务全球的,第二叫国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比如巴黎、法兰克福、新加坡、香港,第三是区域中心城市,比如今天成都、西安;第四是特色城市,个性化城市。今天这几个例子无一不是秉承了这个规律,整合了全球的关注和资源,获得了弯道超车的发展。

我认为西部前十年独领**的是西南,比如成都、重庆、云南,他们获得了长足的进展。那么后十年,我认为可能在西北地区有很大的潜力,整个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能源主要靠西北。还有社会的安定,也靠西北。第三个,前十年打下的基础,航空、铁路都给西北带来很大的改变。这些硬件上的改善给西北的发展创造很好的条件。

明天:西部再十年,怎么办?

西北大发展,兰州怎么办?我经常讲一个地方的战略要讲四度——高度、广度、深度和关联度。从高度上讲,兰州一定要找到在西北地区独特的优势。成为整个东部、内陆地区对接西北、对接边疆,甚至包括俄罗斯的很重要的一个战略节点。兰州一定要有这个雄心,要去争夺西北的区域中心城市,通过西北辐射中亚的区域中心城市,必须要有这个雄心,兰州才有希望。为什么这个梦想有可能成立。

首先西部再十年,未来三五年内将有数万亿的资金砸向西北。光是这个新疆就有多少钱要去投资。这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这时候不仅沿海,甚至全球的商家都要到西北。但是到新疆、青海还有内蒙,都是很空旷的地方,他们需要中心城市来来辐射,提供服务和配套。这时候兰州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一小两时飞行距离覆盖西北,还有高铁、高速公路,交通要道。

其次这个时候兰州居住环境的优势就出来了,大家知道这两天这个中国尤其是北方,都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候兰州凉爽的气候就有价值了。兰州不能只是卖血啊,卖石油、卖煤炭,以后兰州要卖这些可再生资源,特别这个清凉世界,在下一步是不得了的空间。上万亿的资金要往西部走,他们的总部要往哪里放?高端的人群他们需要的是,来得了走得了,气候宜人,生活舒适,然后老婆孩子才能过来,还有兰州大学这么好的学校给他们培养孩子。从这个来讲,兰州是有优势的。我昨天从西安来,西安已经四十度了,听说今天还不止。

还有第二个问题,一个城市你的高度有了之后,广度如何体现。你的辐射和覆盖范围怎么样?于是大家担心,兰州怎么能辐射覆盖其他地方呢?的确,如果兰州按照自我循环的思路,那只能有点白兰瓜,有点牛肉面,肯定谈不上覆盖辐射其他地方。但是未来的时代,再生能源,光能、风能,兰州是有空间的。尤其是这个清凉世界,是有巨大的市场的。

大家看今天的海南岛,为什么如此火爆?原因就在于今天的中国已经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富起来之后吃饱了撑的要休闲。海南岛火爆的主力军之一是东北人。原来东北人一年有一半时间要猫冬,一猫冬就要唠嗑,一唠嗑唠出个赵本山。耍嘴皮子谁也耍不过他,最后搞出个文化产业。那么东北人富起来之后,发现他们活得没有南方人好,一辈子只过了半辈子,所以他们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这样活。东北人率先反季节生活。一到十月份都往海南跑。一下子觉得自己活了两辈子。

一下子把海南整起来。其实到海南,几十万,几百万,他们买到了什么,其实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几个月的气候。就是冬天这三个月尤其是春节前后的这些时间,一下子促成了海南岛的起飞。

我算了一下兰州,四个月六七八九,如果再往前倒五月,往后到十月份的话,六个月的反季节,对于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中国广大先富起来的人来说,这是多大的市场。这就是消费,这就是商机。

一个城市要宜居宜休闲才能宜创业。兰州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出现污染?前不久兰州请我们做一个项目,我们研究得出结论,兰州必须从河谷城市走向山水城市的命题。这个方案已经给了兰州市了,不知道他们现在做得怎么样。当时我们研究了青白石、雁滩北部这个地方,当人们只花得起800块买房子的时候,地价400,建安200,最后赚200。这时候都是沿着河滩地建,污水不处理就往黄河排,污染严重。但是当房子卖到8000块,大家想一想,可以用四五千建房子,可以打隧洞,可以架桥,可以往山上走,可以翻过山谷,可以去做环境,往青白石方向,往山谷里面去,说不定就会形成纳帕溪谷。这时候不要搞那么多工业,反而国际化程度会得到提高,这些思路都要变。

兰州有很多绝版的文化资源。我们经常讲甘肃有莫高窟,是,你有,但那叫资源,不叫资产,不叫经济优势。

经济优势是要靠市场来打造的。我记得三十年前兰州搞了个《丝路花雨》轰动中国,但那只是官办官看,自娱自乐,当然走不远了。今天在中国,一个赵本山,一个曾经被人认为不务正业,现在几十亿身家,靠什么,靠文化产业;一个杨丽萍,本来也要退休的,结果云南印象、云南的响声,一下子活过来,十个杨丽萍领着几百个小姑娘跳孔雀舞。

还是那个杨丽萍,还是那个赵本山?为什么?天变了,地变了,这个时代到来了。甘肃有几十个杨丽萍、赵本山,但是问题我们怎么使他产业化?关键你要让人关注兰州,来到兰州,来了之后自然有商人会去开拓,最后就会把这些关联产业打通起来。

白天享受兰州的凉爽,吃点白兰瓜,晚上看看兰州的杨丽萍和赵本山,不就吸引住人了吗?还有兰州大学这样的历史名校都可以获得再生。

附:城市经营五步走

根据我们的实践,城市经营至少有五个过程:第一步是城市定位,第二步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第三步是城市产业要素梳理与整合,第四步是城市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第五步是城市包装推广。只有把握好这五个过程,城市经营才不会走偏。

第一步:城市定位

一个城市必须有灵魂,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否则城市经营就无从谈起。刚才讲的整个中国大的格局和城市圈背景,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坐标系,帮助确定各个城市在这个坐标中的位置,那么你这个城市怎么定位就有依据了。你必须把自己放在中国未来发展20年的座标上,未来20年将有5亿人要进城,城市化将达50%到60%。在这个背景下,确定你这个城市的发展在将来会达到什么程度。

中国的城市分为三类,一类是中心城市,比如上海、北京、广州;其中有的还可能成为国际级的中心城市,现在看中国最有可能成为国际级中心城市的是上海。现在全世界被公认的所谓的国际级的都市圈中心城市有六个,美国有两个,一个是纽约,第二是北美都市圈的中心芝加哥,第三个是大伦敦地区辐射将近英国的一半人口, 第四个是欧洲中部以巴黎、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为轴心的都市圈。原来香港一直想成为亚洲的中心城市,但在人们看来它还只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并没有成为世界级的都市。上海有望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中心城市,现在广州和香港已经感到了压力,原来我们讲粤港一体化,香港一直在回避,觉得内地是一个穷亲戚,生怕国内沾光,现在倒过来了,香港比内地还着急,成天嚷着要跟广东一体化。我对此现象有一比喻:两个小孩以前总是打架,现在天冷了,他们不仅不打了,还要抱在一起取暖,共同抵御严寒。

北京作为一个政治中心,虽然影响力很大,但不可能有像上海一样的经济地位,如果粤港一体化能得以实现,那么珠三角和长三角就有可能像美国的两个国际级都市圈一样,形成犄角之势。但由于政治体制的制约,一国两制等很多问题,会有一个磨合和探索的过程。在这种大背景下面再来看我们下一级的城市,自身的定位应该就很清晰了。像重庆,你怎么在这种大格局下明确自己的位置,给你的城市一个说法。这种定位不应是一个自我循环,没有第一产业就没有第二产业,没有第二产业就没有第三产业,用小而全的方式来定位,更不是用孤芳自赏的方式关起门来按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定位。这种定位应该是用发散的、辩证的、动态的思维去考虑。如果说整个中国和世界是一部机器,由大大小小很多齿轮,我这个齿轮怎么同你的齿轮相互咬合,争取借势、借力,你转一圈,我转十圈,形成一种互动和共赢的局面。这是我们在解决城市定位问题时最大的一个前提条件。

第二步:制定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定位清楚以后,第二步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我们在和一些城市合作的时候,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叫做"人去政息"。往往是原来的市长、书记按他的个性、喜好,在他的三、五年任期内,对城市进行了一番规划和改造,而新来一个市长,必然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因为前人做得再好,我也不能当"妈",而只是一个"保姆",我要当妈就必须生自己的"崽"。如此就形成了中国城市建设的极其不连贯性。所以城市战略的确定就是要保证在今后若干年甚至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城市的发展有章可寻。

我们在给一些城市制发展战略的时候发现了很多缺陷,我们往往把城市发展战略界定为一些简单的经济数据,如GDP要达到多少之类。由此往往是屁股指挥脑袋,眼睛老是盯着那些大工业、大企业。如果当你用发散型思维,把提升城市的价值作为一个经营目标的话,你会看到不仅是第二产业贡献最大,也许二、三产业的顺序倒过来,反而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比如我们现在参与丽江的战略策划,那里没有第二产业,只有第三产业,旅游业是支柱产业,现在旅游在GDP中所占的分量已达60%。我现在是丽江的城市发展战略顾问,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用三年时间在丽江打造一个样板。这个样板就是不靠第二产业,用旺盛的第三产业来带动经济增长率,这将特别对偏僻、落后但自然资源丰富的西部有启发意义。在西部这种生态极其脆弱的地方,我们不能重复过去城市发展的老路。过去的发展是按第一、二、三产业的顺序来发展。但当世界越来越融为一体的时候,区域的分工就变得很清晰了,有的地方可以是纯粹的制造业基地,有的地方则可能是世界的花园。像瑞士可以是一个金融服务和旅游大国。现在我们在丽江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在西部找到一种新的开发模式。所以我说,我们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时候,一定要用发散的思维,眼睛向外看,把周边的动态搞明白,使自己这个城市运转的齿轮同其它城市和周边地区咬合起来,优势互补,相互嫁接,才能获得良性的循环。

第三步:城市产业要素梳理和整合

如果我问在座的一百个人,重庆市都有哪些关键的产业要素?可能会有一百种回答,有人说是机器制造业,有人说是军工产业。有人说是摩托,有人说是轿车,还有更多的说法。它们看起来都对,但也不对。城市产业要素有显性的,但还有隐性的。前不久在中央台有一个我同市长对话的节目,谈了对城市经营的看法:城市经营说起来复杂,但如果用形象的比喻就很容易明白了。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个老太太家里藏了一个祖传的紫沙壶,一个老外看了后要用一千元跟她买下来,这令老太太大吃一惊,心想我这把旧壶竟然能卖一千块?于是她兴奋地跟老外讲,你明天来取吧。为了表示她的诚意,当天晚上老太太把紫沙壶里里外外刷洗得干干净净。第二天老外如约前来,看着这把光亮如新的茶壶,甚是疑惑,说这不是我要的那个壶,如果是这个壶,一百块我也不要。老太太急忙解释说,都怪我,我只是把它洗干净了。老外说我要的就是那把有茶垢的旧壶。一个城市也一样,它是由三个层面组成的,一个是城市的建筑形态,即城市的硬件、基础设施,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其二是经济形态,这是我们所有的市长和书记最看重的;第三,他还有一个文化形态,相当于紫沙壶中的茶垢,往往是被忽略的,能够认识到城市文化积淀的对于一个城市的价值的人不多。现在中国各个城市到处都在大兴土木,但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往往把最值钱的东西毁掉了。就像那位可爱的老太太一样,干干净净的紫沙壶虽然漂亮,但把那种韵味,把文化的积淀给退掉了。虽然现在有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反思,但是已经晚了。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在老城中再造新城是一种最愚蠢、得不偿失的做法,从而认识到只有拉宽骨架,跳出城市,开发新城,才能疏导旧城。所以说"茶垢"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是城市经营的重要内容。而这些东西的前提都离不开对这个城市条分缕析的疏理。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思路来疏理这个学问非常大。

第四步:城市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

只有城市有了灵魂,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之后,才轮到规划设计师用他们的建筑语言去展示这个城市的灵魂和体现城市的战略、体现发展的要求。但很遗憾,现在中国的许多城市还是一提经营城市就是一步到位搞规划,这虽说比起以前的盲目建设有所进步,但是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它还是只停留在城市建设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经营。

我们的业务现在基本上是补救、补课。在城市规划前补城市定位和城市战略规划的课。最近我们刚刚在绍兴和宁波做了两个补救式的项目。宁波人钱多了以后就想做点大事,搞了一个石城改造,是长江以南最大的一座古县城,虽说一步到位规划都做出来了,但政府部门心里没底,最后找到我们。我们对原先的思路进行疏理和整合,形成了一个既保护文物又符合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我上次参加市委论证会时,市长说了一句非常感慨的话,他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规划之前是策划,如果策划搞不清楚的话,规划是无源之水。"后来我们又帮绍兴做一个60万平方公理的城区战略规划。在此之前他们也是请了全世界的五家公司来搞建筑规划。最后请我们去评定。我说,五家都不错,但是五家都不行。他说为什么呢?我说不能怪他们,当你不能给规划设计师提出很清晰的规划设计理念和要点的时候,他们只能是从一般的空间布局上考虑问题。他们是裁缝,而不是服装设计师。而你要的是服装设计师,裁缝和服装设计师的差别是:裁缝就是你给他一块布,怎么把这块布做成衣服,而服装设计师呢,他要考虑设计对象的气质、风格,既要考虑如何体现你的内涵,还要兼顾社会时尚和潮流,从而确定选用哪些表现形态和素材。所谓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光华,把这些东西吃透以后,应用到设计中去。城市规划也一样,必须寻找城市的灵魂,如果只是靠水就是东方威尼斯,只在现成的模块里找,不可能创新。

第五步:城市包装推广

第五步才是城市形象包装,品牌打造和城市形象推广。现在中国的很多城市一步到位,特别是山东的城市是上千万地往中央台投钱,一步到位想通过广告宣传达到经营城市的目的。但是如果前几步没有走或者不到位,光靠广告是不可能经营好一个城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