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别
欧阳修
候馆梅残[1],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3]。平芜近处是春山[4],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1]候(hòu)馆:古代官府所设接待来往宾客的驿馆、官舍。
[2]草熏:花草香气。摇征辔:策马远行。辔(pèi):马缰绳。
[3]危栏:高楼栏杆。
[4]平芜:平远开阔的草地。
[点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离愁”与“行色”一样,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个人情绪,然而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你、我、他的日常生活当中。自古至今,有多少诗人词家吟出过多少有关“离愁”的名篇佳句,传诵千古。欧阳修的这首《踏莎行·相别》,虽不一定就是作者本人的“夫子自道”,却是一首早已被公认的、脍炙人口的言愁名篇。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更多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共同的感受。作者运用托物兴怀、以乐写悲、叠用语词、虚实结合、巧设比喻、层层递进、时空转换、亦动亦静等多种艺术方法,曲尽其意而又委婉理智地将之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词起句,以“候馆”点出背景,以“溪桥”点出地点;而“梅残”“柳细”两种意象,不仅在于表明初春季候,更因二者固有的象征意义在无形中造成一种离别、送行和思念的氛围。正是在此之际,策马而行的远足之人却“摇曳生姿”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草熏风暖摇征辔。”以下的“离愁”两句,化虚为实,将“征辔”所“摇”之处的景物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联想到五代词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我们怎能不随着主人公这缓缓而去的节奏使“离愁”愈远愈浓呢?
下阕宕开一笔,没有继续正面描写主人公的远行,而是采用语断意连的方法,从闺中佳人思念自己的想象和对佳人的劝慰中,进一步反衬出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愁别恨。“柔肠”状以“寸寸”,“粉泪”状以“盈盈”——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结拍两句,更以翻进一层的写法收束全篇:“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令人心旌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