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2]。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3],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1]蝶恋花:又名《鹊踏枝》。

[2]槛(jiàn):栏杆。槛菊即指栏杆外的**。

[3]彩笺:精美的信笺。尺素:古代通行的尺长素绢。古诗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这里用以代指书信。

[点评]

这是作者一首非常著名的言愁佳作,它超越悠悠时空令人常读常新:

在一个初秋之季,一位少妇尽管身处一座华美的别墅,却无法排遣自己独守空房的寂寞和哀愁。尤其是双飞的燕子和整夜的月光,更让她感到难耐的孤独和凄凉。上阕以景起句,以景写情,虽不见人却已使人深深地体察到一种淡淡的孤寂和哀伤。从具体时间上讲,起句的“槛菊”句点明这是在秋天的早晨;“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两句,并不仅仅是“一双燕子一飞而去”,而是“双双燕子飞来飞去”,以此略写一天难耐的时光;而“斜光到晓穿朱户”,则已到了第二天的早上。

下阕过片紧承而来,描写主人公在此特定环境中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除了那恼人的月光之外,昨天夜里还吹了一夜的西风,肯定又凋落了树上不少的绿叶。“我”仍然一个人登临在高楼之上“望远”——“望尽天涯路”,其实是说“望不尽的天涯路”。结句最为哀婉凄凉:既然望不到人,那就只有写信来表达自己的说不尽的思念之情了。然而:“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信又该寄往何方呢?于是,作者一腔无处诉说的伤感便不言自明了。

尤其是下阕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两大句,被清末著名文论家王国维借喻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三种境界的第一种,当是作者所没有想到的吧?其他两种境界为: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