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瓢泉[1]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2]。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3]?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4]。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恓恓者[5]? ”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零落,轻裘肥马[6]。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7]。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8]?

[注释]

[1]闲居带湖之作。瓢泉:在铅山县东。本名周氏泉,稼轩为其改今名。

[2]此言屋檐外有玉珠倾泻,何可谓稼轩长贫?

[3]乐天知命:语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行藏用舍:即用行舍藏,指出处之道。

[4]此用孔子赞美颜回清贫自乐的语句自写。典出《论语·雍也》。

[5]此代颜回向孔子发问,问他既以此种生活为高,又何必忙忙碌碌,恓恓惶惶?饭蔬饮水:即粗茶淡饭。

[6]苍颜:苍老的容颜。零落:交游冷落。轻裘肥马:乘肥马,衣轻裘。指富豪辈。

[7]冰霜:指口感清凉。芳乳:指泉水甘香。

[8]用《逸士传》记许由事,来表明自己只好做一只哑默无声的“瓢”,同时兼传许由式的情怀。许由用手捧水而饮,后有人送给他一只瓢。他以瓢饮完,挂瓢于树。风吹瓢响,许由感到不耐烦,于是摔碎了它。

[点评]

瓢泉是江西铅山县东一方形状如瓢的清泉。有一天,寻幽探胜的稼轩来到这里,看见这幽居深山、清可照影的瓢形甘泉,忍不住捧起一掬泉水饮了,感受到了它清凉甘美的滋味。于是,欣喜万分的他,不仅在此地买地造屋,并且为这瓢泉题了如上一首词。他借泉明志,抒发了“在山泉水清”的高洁情怀。

上片借颜回自许,以孔丘反衬,抒发他乐天知命、伴泉而居的隐者高怀。词的起韵,他特意以问句起头,造成破空而来之势,并以“何必”一词,使“不一定”的意思达到“一定不”的效果,显示其强烈的自信,这就具有吸引人的陡健笔势。稼轩既然能“慷慨地”让这琼珠奔泻而下,他怎么会是贫穷的人呢?仔细体味这一答,发现它余味隽永,意思丰富。试想,能够让琼珠流泻而不收拾者有几人?但是在此作者却不无自嘲之意,因为若从贫字的含意来看,泉水的琼珠又有何能力改变他长贫的事实?而再往前想,虽然他不能拥有真正的琼珠,但是,由泉水带来的精神的愉快,又岂是物质的琼珠所能比拟的?一句之中,含藏无限曲折,妙在其贫与不贫,全凭读者的体会。以下一韵,用两个古代成语,把自己乐天知命的眼前精神状态点出,并以“古来谁会”一语,对自己的精神境界表示特别满意。“人不堪忧”以下一韵,借颜回过着箪食瓢饮的简朴生活而不丧失精神快乐的例子,来表明自己如同颜回一样的精神状态。末韵他就借颜回的口气,来反问孔子:既然认为颜回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值得赞美的,并且他自己也说过饭蔬饮水、乐在其中的话,那么他为什么又东奔西忙,做那恓恓惶惶的“丧家之犬”呢?这里,“料当年”的“料”字,用得很有水平,因为就材料记载来看,颜回并没有问孔子这样一个有关出处行藏的大节问题。看到孔子的言行不一的,是稼轩本人。所以他以一“料”字,表明这只是自己据理推测出的必然性结论。这样,他就借对孔子言行不一的责备,表明了自己坚守其志的用心。

下片以泉自写,抒发他远世自高、遁世无闷的情怀。他先劝诫清泉别匆匆下山,而要相伴山上那未出岫的浮云。在此,“山上”“山下”以及“浮云”,都脱离了它们的自然含意而别具了象征意义。接一韵,又以照影于清泉,自见衰老而慨叹自己应该为富贵之人遗忘。这里虽写得平正,但隐含着不得他人荐举洗刷的牢骚幽愤之意。“绕齿”一韵,以一倒装句,写自己饮罢瓢泉齿颊留香的感觉,是正写、明写泉水的美好,暗写、曲写自己的美好品性。结韵化用许由摔瓢的典故,以瓢作禅喻,表明与其因有声而碎、何如以哑默而全的意思。他以“笑”字领起全句,看起来轻松自如,但实际上笑中含泪:瓢触风自然会鸣,然而“鸣”既成了取祸的原因,那么只好设法哑默,远害自处。这其中,含有对于不让其“鸣”的世局的不满和嘲讽。

通篇取用与泉、与瓢有关的典故来抒情写志,把为瓢泉写照和借瓢泉而自写的意思都体现出来。笔法变化多姿,语意明暗相济,语句散文化特点明显,就成了这首外示超旷而内含幽愤的写怀词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