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李广传》[1]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2]。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3]。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4]。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5]。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6]。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7]?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
[1]本词原题为:《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李广传》:指《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西汉名将。英勇善战,用兵神速,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屡败匈奴,被誉为“飞将军”。汉武帝初年,因作战失利,被废为庶人,闲居终南山。后从卫青出击匈奴,以迷路无功受责,愤而自杀。
[2]此用李广灞陵止宿事。李广闲居终南山时,一次深夜饮归,路经灞陵亭。醉酒的亭尉不准李广通过。广随从申称这是“故将军”,亭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况故将军!”于是命令李广在亭下止宿。
[3]桃李无言:指李广。时谚用“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来赞美李广虽不善辞令,不喜表功,却深得天下人喜爱。
[4]此转用李广射虎穿石事。李广任右北平太守时,一次出猎,误以为草中石为猛虎,于是引弓劲射,箭入石中。一骑:单人匹马。
[5]此言李广屡建战功而终不得封侯,晚年竟被废退于田园做庶人。
[6]此五句:化用杜甫《曲江三首》诗意:“此生自断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杜曲:在长安城南。南山:指终南山。短衣:猎装。残年:晚年。
[7]汉开边:指西汉的开疆拓土政策。健者:英雄人物。
[点评]
在落职闲居带湖时期,辛弃疾捧读史书中的《李广传》,对曾经与匈奴打过七十余战、战功卓著的李广却不仅未被封侯、反而因事被废为庶人且闲居于终南山的遭遇,尤其感慨激动,竟至夜不能寐。于是写下这首词,既向他的两个表示过退隐之志的朋友倾吐英雄不得其时的悲愤,也邀约他们同去射虎南山,做李广的异代知己。
上片叙说了李广被废闲居时期的两件事,意在对李广的不凡和不遇致以感慨不平,并将之与自己的身世关合起来。起韵将李广在灞陵受辱一事概述一过,接之以一“恨”字,将作者对李广无端遭受灞陵尉的呵斥轻侮的愤恨之情,传写得十分浓郁而明显。词人明示恨灞陵尉,其实是恨所有像灞陵尉那样的势利小人。同时在他的愤恨当中,也还有对于像李广那样的故将军竟然落魄如此、遭此侮辱致以不平的意思。以下一韵,他突然横空一笔,将李广传奇般的神勇、借射虎南山的故事突现出来。作者的赞颂、倾慕之情尽在其中。其下一韵,则掉转笔头,写李广不仅无缘封侯,而且竟然在年岁迟暮之际被废居于田园。这一韵与前一韵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一韵亦人亦己,一笔双绾,既是感慨历史英雄的落魄,也是对自己的失意寂寞表示悲哀,情调沉郁而低回。
下片开始,隐含杜甫《曲江三首》诗意,并以一“谁向”领起,突起昂奋之调,邀约词题上提到的两位朋友,和他一起“移住南山”,追随李广,自强不息地度过晚年。“短衣匹马”的自我形象,俨然又是一个再世的李广。同时,“谁向桑麻杜曲”这个表白,也含有不甘默默无闻地老死田垄之间的意思:即使被迫赋闲退居,也要做李广式的落魄但不失志的英雄,而不愿做那甘心退隐的隐士。以下笔回情转,深深一问:李广遭逢的是有开边之志、朝廷鼓励人们以战功封侯万里的汉代,为什么他这个凡是西汉与匈奴的战争都亲身参与并战功卓著的强者,也如此不得意地赋闲呢?在词的末韵,他以景结情,把满腔悲愤和失望之情,都打入眼前的风雨微寒、黑夜沉沉的景象当中去,传达出他内心感受到的缕缕寒意。这一摧刚为柔的笔法,以景结情的路数,就造成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表达效果。
全词借史书所写的李广事迹,以及杜甫借李广事迹抒愤的诗歌,自由变动,使之如从己出。并且夹叙夹议,表明了自己强烈的爱憎和不平。全词只在最后两韵脱离对史实和杜诗的借用,而全出以己意。这两韵,也是全词的重心所在、警策之处。他在此处所提出的尖锐而敏感的人才埋没的历史问题:“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刃,挑开了由统治者设下的虚伪纱幕,让人洞见了统治者压抑包括李广和辛弃疾在内的非凡才人的卑鄙用心,同时更是对南宋政治当局的严肃责问。全词在抒情风格上,亦刚亦柔,且直且婉,呈现出作者感慨而沉郁的复杂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