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1]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2]。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3]。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4]。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释]
[1]约写于淳熙四年至六年(1177—1179)间,赤壁:赤壁有二,一在湖北嘉鱼县东北,为当年赤壁之战发生地;一在湖北黄冈市,为苏轼笔下所写。辛词所指,当是苏轼笔下的赤壁。
[2]雪堂: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曾筑室于东坡,名“雪堂”。此以之代指苏轼。
[3]苏轼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感叹三国兴亡。曹刘:此指曹操、刘备。
[4]“望中”两句:一眼望去,但见岸石皆赤,赤壁矶直插白浪翻滚的江心。
[点评]
这首赤壁怀古词,因赤壁而怀念曾被贬到黄州的苏轼。并借苏轼的文辞,进一步追怀历史兴亡,表达自己虽知兴亡如梦也执着人间的痛苦感情。
词的起韵,毫无铺垫,以急直的笔调,为才华满腹的苏轼屡遭贬斥致以不平。以下一韵,就“文章力”专写苏轼那可敬佩的才情。而又专取他赋写“曹刘兴废”的那一段来写,这既是切合题面的选材,同时也表明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兴趣所在。“千古事,泯陈迹”一语,既是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英雄功业不能不有的幻灭阴影。他向往“生前身后名”,即是向往精神上的永生,可是又分明从历史的启迪中,感觉到美好名声的不能永恒。
过片赋写江行至赤壁时所见风景,有点题之效,写得气势雄壮,很精彩。一“赤”一“白”,一石一水,在色彩和软硬的品质上,形成清晰的对照。尤其是写赤壁“直下”即直插于江涛之中的景象,与当年苏轼写“乱石穿空”时的笔力神采可以媲美。然而这两句,所要表明的不过是江山依旧的意思,以与上片末韵的人事已成陈迹形成“永恒与短暂”的对照。在这样的对照之下,本来就久郁着种种痛苦:耿耿国忧而不得从事抗金大业,调动频繁而不得逃于小人利口,明知功业难成却念念难忘,难忘永生的**却又知永恒是梦想……现在内心更是积满了勃郁难名的悲愤了。所以最后一韵,他以一声极不寻常的“半夜长啸”,来抒发他充天塞地的悲愤与苦闷。这“天地为予窄”的长啸,十分形象地表达了他此时的巨大痛苦,也使全篇的词情达到**,显示出稼轩作为一个失志英雄的精神特点,这与苏轼的神仙超旷之风,显然是迥然有别的。
全词语气急直,词锋刚劲。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中,更增入了拗怒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