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与西湖客[1]
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2]。种柳人今天上,对酒歌翻《水调》,醉墨卷秋澜[3]。老子兴不浅,歌舞莫教闲[4]。
看樽前,轻聚散,少悲欢。城头无限今古,落日晓霜寒。谁唱黄鸡白酒,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5]。莫说西州路,且尽一杯看[6]。
[注释]
[1]本词原题为:《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于中秋近事,并见之于末章》。作于绍熙三年(1192)秋,时稼轩任福建提点刑狱。赵丞相:赵汝愚,曾帅福建。绍熙五年官至光禄大夫右丞相,时稼轩已罢闽任。丞相之称,殆后改。帅幕:帅府幕宾。末章:词的下片或结尾。西湖:在福州城东三里。客:指王君。
[2]淡妆浓抹西子:原是苏轼用以赞美杭州西湖的比喻,见其《饮湖上初晴后雨》。现稼轩借以赞美福州西湖。
[3]种柳人:指赵汝愚。他为闽帅时,曾疏浚西湖,并筑堤栽柳,故有此称。歌翻《水调》:以《水调歌头》的词牌来填词歌唱。此指赵原词。“醉墨”句:言醉中墨迹酣畅如秋水扬波。
[4]“老子”句:暗用庾亮登武昌南楼事。庾亮曾言:“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事见《世说新语·容止》。
[5]黄鸡白酒:指隐居生活。
[6]西州路:指西州城。故址在南京朝天宫之西。此用谢安之事。谢安虽被朝廷重视,但退居东山之志始终不渝。后病笃求还乡。朝廷不许,诏其还京师。当他路过西州城门时,深感违志之痛。他死后,其甥羊昙无比悲伤,再不经西州门。见《晋书·谢安传》。此借言作者的违志逆意之痛。
[点评]
此词虽然头绪不少,但主要反映了作者深感福建提刑任无所作为、有违于本心的沉痛。作者故意采用反向抒情的状态,以自己的兴致很好,写出他心情的很落拓。
上片把赵丞相、王君、自己串联起来,表明自己追慕曾在三山的赵丞相,劝慰向他表明苦闷的王君而一心要做西湖歌舞的观赏者。起句点出王君这位西湖客,也把自己同样纳入其中。后三句,看起来是劝慰王君要想得开,会享受西湖的美。但他连用三个“观”字:观水观山,甚至如能把美人西施唤醒,也要把她请来观一观,却表明了作者外示潇洒、而内里则需要排遣的百无聊赖心态。“种柳”三句,把已经到“天上”即在朝为官、但曾在福建做过行政长官的赵丞相也纳入词篇,赞美赵的治绩和文才,暗示出自己的效法之意。“醉墨卷秋澜”一语下得讲究,以秋水扬波,来形容赵的原词写得酣畅淋漓。上片末韵,明结为对自己好兴致的形容和对赵在三山文兴的追步,暗示着他只能以不停的歌舞来排遣愁闷的意思。
下片以破除自己的岁月沧桑感和处处忧伤为主。起三句,近承上片末句,远应上片三“观”,写歌舞饮酒的乐趣和用处,而且一下拍到当前的酒宴上来。“城头”一韵,以人间沧桑和岁月悠悠在作者心理上引起的寒意,反证前韵饮酒的妙处,情调趋向低沉。一“寒”字切近中秋时节的气候特征。“谁唱”一韵突然振起,如罡风猛唱,强化“红旗”“千骑”这一有英雄气息的往日生活的价值和魅力。在心理上,显示出有意寻求解脱的迹象。然而振起显得难以为继。所以在篇末,他只好借“西州路”的典故,劝说王君不要绝意仕进,也代自己排解,要自己忘记了违心出仕的痛心,且尽饮杯中之酒。
抒情写怀的明暗相济,形散神合,是此词最突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