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1]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渊明漫爱重九,胸次正崔嵬[2]。酒亦关人何事?政自不能不尔,谁遣白衣来[3]?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4]。

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此山高处东望,云气见蓬莱[5]。翳凤骖鸾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台[6]。归路踏明月,人影共徘徊[7]。

[注释]

[1]作于淳熙九年(1182),时稼轩罢居带湖。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云洞:在上饶西三十里。韩南涧:韩元吉,号南涧。孝宗初年,曾任吏部尚书。主抗战。晚年退居信州,与稼轩游。

[2]胸次:胸间。崔嵬:犹言“块垒”,指心中郁结不平。

[3]“政自”句:言不得不如此。典出《晋书·谢安传》,白衣指衙役小吏。据《续晋阳秋》:归隐柴桑的陶渊明重阳节无酒,在宅边东篱**丛下把菊而坐,时为江州刺史的王弘,派一白衣小吏送酒而来,渊明即与小吏对饮而各归。

[4]此言面对弹劾者的汹汹气势,词人唯以扇障尘。典出《世说新语·轻诋篇》:王导以扇拂尘,说:“元规(庾亮的字)尘污人。”

[5]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山名,远望云气缥缈。

[6]翳凤骖鸾:乘鸾跨凤。落佩倒冠:衣冠不正,喻隐居狂放。抱病登台:杜甫《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

[7]化用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点评]

这是作者于重阳节与友人出游并饮酒赏菊时的兴会淋漓之作。这首词虽然写到浓厚的友情,却将重心落在借陶写心上,表明了其胸中的森森块垒。

词虽为记游而写,上片却不直接写与朋友同游的情状,而是引渊明自比。他所写的宁可退隐、也不向当权者屈曲的渊明,兼有为自己画像和代朋友抒怀的意味。首韵一问,虽意在表明时令,而又能显出心中的波峭。同时“为谁开”一问,不仅有舍我其谁的自信,且能起到引发下文的作用。以下两韵,明看是代陶渊明写心,其实翻过来看,正是借渊明写怀。“渊明漫爱”一韵是倒装句,是说胸中正不平、唯待酒浇化之的渊明,喜逢重阳节却无酒可饮。下韵以退为进,否定酒本身对渊明有重要意义,谓渊明爱酒并非因为他是个酒徒,而是心中有块垒,不得不借酒浇愁。可是,有谁打发“白衣”来为他送酒呢?上片末韵,扇面障尘既是取景于眼前,也是典故的借用。他对渊明中藏块垒的心迹的理解,颇为深刻。而写渊明,实即自写其志。尤其是末韵,用来比拟韩尚书面对政敌的熏人气焰而不为苟且的态度,颇为切合。

下片专就眼前重阳节的相知之乐来写。他写一日须饮三百杯,才配得上为韩尚书饮。既侧写韩的豪酣与洒脱,也是写他与韩的相知投缘之乐。在继两韵中,当他想见(其实也是祝愿)韩将来翳凤骖鸾、归于眺望中的仙山之后,就不免喜忧参半了:他为韩尚书的得归仙班而高兴,也为自己的隐居无伴、抱病独登高台而伤感。人我相照,愈觉情怀不堪。这里的“归于仙班”,隐指韩将来的归朝。结韵以想象中形影相吊的情景,将他年未免于孤独的担忧表达了出来。这样的表达法,能兼收暗示友情相得和表达自己隐居失意之情的双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