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叔度游月波楼[1]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2]?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3]。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4]。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5]?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6]。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7]。
[注释]
[1]马叔度:稼轩友人。月波楼:宋时有两月波楼,一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一在嘉禾(今福建建阳)。不知词人所游为哪一个。
[2]西楼:此代称月波楼。著意:有意,专心。吟赏:吟诗赏景。更筹:古代夜间计时工具,此指时间。
[3]鲸饮吞海:像长鲸吞海似的狂饮。剑气:比喻志在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
[4]物华:泛指美好景物。
[5]中州:指当时沦陷的中原地区。
[6]不道:不料。蕞尔:微小貌。决策:指北伐大计。
[7]扶头:即扶头酒,一种烈酒。又可兼指人的醉后状态。
[点评]
在秋夜清幽高朗的月色下,中年以后的词人与他的朋友马叔度一起,登上久未登览的月波楼对饮观景。他们沐浴在遍地浮动的月光下,觉得胸胆开张,豪情满怀;但一想到恢复之事犹遥遥无期,便不禁把一腔豪情转化为悲愤了。马叔度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作者追和词韵,也写下了一首足以体现他的跌宕奔腾主导风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景中情,即以观景领起抒怀,着重体现作者豪迈慷慨的英雄气概。起四句正面叙说游月波楼本事,直接点题。其首韵写游楼,先以“久不到”作一反垫,再以“为君留”的好景,表明乘兴而来的雅兴。接韵专写人的“著意吟赏”,乐而忘返,而不顾夜色已深。其下写明月满天的美景,出以词人“唤起”秋月升天的句子,使作者狂放飘逸的神采立见。“一天明月”,气象万千,把明月皎皎的光色,渲染无余。而他之所以要“唤起一天明月”,是因为正要它照见自己的清澈磊落如冰雪、宽广浩**如百川的奇伟胸怀。这一韵,天上月与胸间情互相映发,壮伟豪迈。“鲸饮”两句,写他们狂饮欲如长鲸吞海,舞剑划出的寒光在秋月下闪耀。这里,他以“未吞海”和“已横秋”加以对照,一退一进之间,尤显出不凡的“剑气”——即志在报国的豪杰之气。同时在继续夸写其情的豪酣中,已经经络暗转,为下文抒愤伏下了笔墨。
下片开头,再次描绘夜月下景物的清美,这是从细处补足上文的空白。野外月色如水雾浮动,氤氲一片,仰望清朗的高天,愈觉其迥远。俯察大地,好景在夜的背景下安宁幽邃。这里写景非常静谧,而在情势上,则由上片的豪迈转入沉思。这立体的江南好景,不禁又使怀抱家国之恨的作者,想起了那沦陷的土地。于是他接写道,不知今夜有“几人”为丢失中州的遗恨而发愁?这一疑问,问出了作者的痛心和担忧,是全篇的“意眼”所在。“几人”,有不确定的意思。可以表示怀有中州遗恨的人很多,这是一个全民族感知的巨大痛苦;也可以表示怀有此恨的人已经非常稀少了,民族的遗恨在统治者一误再误、一延再延的“韬略”消解下,已经如落花流水,所余无几了。而无论是极言其多,还是感慨其少,作者内心的忧愤悲凉之情,都宛然可见。以下一韵,全是自我悲叹。他以“谁念”的反问,表示并无人念及其可以杀敌报国的时间已经不丰裕,又以“不道”作一反垫,以增进对于朝廷决策错误的痛心之情。他以“不道”两句表明,没想到对于自己来说,本来唾手可得的小小功名,如今在朝廷北伐决策遥遥无期的态度压制下,竟这样难以取得!这里,无一语责备,而责备的口气宛然;无一语写悲愤,而悲愤的情态也宛然,确是抒情的“火山口”。最后强行熄灭心中的火焰,以借酒浇愁的描写,表明自己心中的积愤积痛实在太深,不喝到扶头无以驱逐痛苦。这里虽然在饮酒一事上遥应开篇,但词情经过几番转折跌宕,已经与开篇处有天壤之别——他的峥嵘豪迈的感情,已经被中原难复、英雄老去的痛苦,搓洗得成了惨淡的悲愤!
词在艺术风格上,兼有纵横驰骋和曲折跌宕的美感,显示出稼轩词的主导风格。在艺术上,词面明白易晓,但内蕴含蓄深沉,很耐寻味。它虽然未入于辛词早期刊本,直至清代才被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却并不能减少其艺术上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