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无根株,志士惜浪死[2]。
鸡鸣何预人,推枕中夕起[3]。
游也本无奇,腰折百僚底[4]。
流离鬓成丝,悲咤泪如洗[5]。
残年走巴峡[6],辛苦为斗米[7]。
远冲三伏热[8],前指九月水[9]。
回首长安城,未忍便万里。
袖诗叩东府[10],再拜求望履[11]。
平生实易足,名幸污黄纸[12]。
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
颇闻匈奴乱,天意殄蛇豕[13]。
何时嫖姚师[14],大刷渭桥耻[15]?
士各奋所长,儒生未宜鄙。
覆毡草军书,不畏寒堕指[16]。
[注释]
[1]梁参政:指梁克家,字叔子,泉州亚江人。乾道六年他任参政知事,官职仅次于宰相。
[2]浪死:白白死去,无所作为。
[3]“鸡鸣”二句:用《晋书·祖逖传》祖逖半夜闻鸡起舞发奋自励的故事。意思是说:鸡鸣原与人事无关,但志士听到以后,推枕起舞,苦练本领,意在刻苦自励有所作为。预:干预。中夕:半夜。
[4]百僚:百官。
[5]悲咤(zhà诈):悲叹。
[6]巴峡:长江自巫山至巴东一段为巴峡。
[7]斗米:指俸禄微薄。
[8]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俗称初伏、中伏、末伏三伏。
[9]九月水:长江九月是落水季节,舟行艰难,此是作者估计水路到夔州的大约时间。
[10]东府:指中书省,即参知政事的衙门。
[11]望履:古代求见长官的谦词。
[12]黄纸:古代考核官吏才干德行,登记存档上报书写的专用纸。
[13]殄(tiǎn腆):灭绝。蛇豕:与上文的“匈奴”,均借指金人。
[14]嫖姚: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将军,曾跟随大将军卫青率军击溃匈奴,屡立战功。
[15]渭桥耻:唐代宗时,吐蕃曾入侵西渭桥,代宗奔陕州。后郭子仪率军击退吐蕃,收复失地,洗雪国耻。这里借指宋靖康之耻。渭桥:此指陕西咸阳东的西渭桥。
[16]“覆毡”二句:用西魏陈元康随高欢攻打胡部刘蠡升的故事。陈元康不畏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在举起的毡子下挥笔起草军书,笔端未冻,就写满了好几张纸,用此事,以示不畏艰苦。
[点评]
这首书信体诗,是乾道六年(1170)陆游赴夔州任前途经临安写给当朝参政知事梁克家的一首述怀诗。句句诗从肺腑中道出,吐露了发奋自励、希望能在抗金战斗中有所作为的强烈愿望。
诗分三层表述。第一层八句,先言志士壮岁虚度的苦闷。陆游自乾道二年因“力说张浚用兵”被罢免职以来,一直卜居在镜湖之畔的草庐中无所作为。这对于一个正值壮年又满怀报国理想的志士来说,该有多么失意痛苦!“志士惜浪死”而“流离鬓成丝”是诗人所万万不甘心的。所以他以当年的祖逖为榜样,在逆境中不忘发奋自励,磨炼自己的斗志,有所期待。这八句中,前四句述志,故而慷慨;后四句写实,因而悲凉。
第二层“残年走巴峡”八句,叙说了去国赴任时复杂的心情。陆游被闲置五年后,在贫病交迫中,突然起用为夔州通判,将远行万里赴任,心里是很矛盾的。他对长江边上这座危孤之城怀有太多的心理印象:“凄凉黄魔宫,峭绝白帝庙。又尝闻此邦,野陋可嘲诮。”(《将赴官夔府书怀》)当年杜甫曾困守在这座落日孤城之中流离无依,“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而自己将“远冲三伏热,前指九月水”,万里奔波到这座充满凄凉气氛的地方去任职,心里当然万分惆怅。他在诗中坦率地说明,此次出仕实为生计所迫,所以还未赴任就“回首长安城”,对京都临安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感情。诗人上诗梁参政,则是为了表达更迫切的心愿。第二层写得低回细腻,诗人的心态历历可感。“再拜”句自然衔接,承上启下,转入第三层。
第三层十二句很重要,是投诗主旨所在,也是理解陆游言怀深意的关键。在这十二句中,诗人意欲表达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答谢朝廷不弃之恩,说自己“名幸污黄纸”,又被起用感到很欣慰,这是场面上的套话,也是投诗时必要的礼数。“但忧死无闻”到最后,是第二方面意思,这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陆游的用世之心很切,他为自己设计的人生目标也异常明确。“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做一个地方闲官,远非诗人的志向,他最希望能任职中枢赞襄大计,或军前执戈草檄,直接参加军事工作有所作为。“覆毡草军书,不畏寒堕指”两句,是他决心效力军前的生动写照。对我们理解第二层中复杂的赴任心理很有帮助。诗人对远涉巴峡万里奔波心存惆怅,并不是畏惧路途的辛苦劳顿,而是此行在诗人看来并非志愿所待。诗中虽无一字明言这种事实,但后面的抒写已明确无误地表明,诗人并不是一个留恋家园惧怕艰苦环境的人。他此次赴任之所以犹豫矛盾,是因为他对自己寄寓了更大、更明确的希望。这些,我们从诗人入蜀后的生活中,即可得到最好的印证。
这首五言古体诗以慷慨发轫,中间迂回曲折,最后激昂奋发,诗情跌宕起伏,深曲动人,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痛与为国献身的精神。其情率真坦白,其志坚定可嘉,是诗人入蜀前思想真实而深刻的一次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