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1]。
老子犹堪绝大漠[2],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释]
[1]燕然未勒铭:指没有建立勋业。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北击匈奴胜利后,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2]老子:老夫,陆游自指。绝大漠:汉武帝时卫青和霍去病率兵越过大沙漠,打击匈奴单于。绝:横渡。
[点评]
这首七言律诗作于淳熙九年(1182)陆游罢任后闲居山阴期间。一个秋日的夜晚,陆游夜深后仍难以入眠。卧听北方新雁栖落沙洲的声音,触动了诗人的创作欲望。
诗采用倒卷帘法,从感慨写起,首联慨叹自己功业未就已远离战场。诗人“太息”的不仅是燕然未勒的结果,更是根本就没有勒功远征的机会。“羽箭久凋零”的“久”字,是他远离南郑军幕整整十年最切实的心理感受。人生有几个十年可供凋零?颔联承“久”而发,说自己虽则老矣,但壮心未灭,仍能像当年的卫青、霍去病那样率兵横越沙漠,而不会像新亭对泣缺乏斗志的士大夫一样去徒然悲泣。在此,“老子”与“诸君”对举,用两个历史典故推出现实生活中两种不同的人生作为和处世态度:一种是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一种是悲观失望、于事无补。一正一侧,展示出爱国诗人的伟大气魄和务实精神。颈联笔锋陡转,由高亢激越转为悲凉幽愤,有如《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深沉感叹。诗人夜泊水村,闻雁伤怀,最后一联反扣题意,和盘托出兴感之由,使前面的感情抒发一一着陆,言无虚发。
这首题为《夜泊水村》的律诗,初览题意,似应描写悠闲的乡居生活。但诗人出人意表,起笔突兀,却言从军情怀。承、转两联**迭起,波澜有加。最后以景结情,章法错落有致。古人有“文顺诗倒”之说,这首诗倒卷珠帘,构思新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语言的锻炼上下了深厚功夫。诗不但语言形象,对仗自然工整,而且使事用典,熨帖切意。特别是在抒情写志的过程中,因为有深厚的文化作为感情的依托和凭借,语言就显得更富有深意和张力。无怪乎后人称这类诗“著句既遒”,“通体浑成,不愧南渡称首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率多胸臆,兼有骨气,可为南渡君臣慨然太息”(《唐宋诗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