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亭皋叶下[1],陇首云飞,素秋新霁[2]。华阙中天[3],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4],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5],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6],万几多暇[7],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8]。此际宸游[9],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10],月明风细。
[注释]
[1]亭皋:水边高地。
[2]素秋:秋天的别称。
[3]华阙:指壮丽的宫阙。中天:谓高耸天半。
[4]拒霜:木芙蓉花的别名。
[5]金茎:汉武帝时在宫中做铜柱仙人,上有承露盘。
[6]升平:太平。
[7]万几:同万机,指皇帝日理万事。
[8]南极二句:南极星,又名老人星、寿星。老人星现,象征祥瑞。
[9]宸游:皇帝出游。
[10]太液:太液池,本汉唐时宫中池沼名,此为泛指。披香:指披香殿,汉代宫殿名,这里也是以汉指宋。
[点评]
这是一首赞美帝王、歌咏升平之作。词由景起,首二句全用梁朝柳恽诗成句“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写秋色渐深。柳永对这位本家的诗句或有偏好,在其《曲玉管》词中也照搬了一句“陇首云飞”,不过这两句写秋日景象,确实精彩。“素秋新霁”句,正面点出时令,秋高气爽,景物宜人。“华阙”二句,写宫阙壮丽,高耸入云,锁住了郁郁葱葱的皇家祥瑞之气。庾信《黄帝云门舞曲》云:“嘉气恒葱葱。”杜甫《北征》云:“佳气向金阙。”柳词句意或本此。“嫩菊”三句,从细微处着笔,写宫内秋色。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说:“‘嫩菊黄深,拒霜红浅’,竹篱茅舍间,何处无此景物?”认为这两句并不适合于描写宫廷气象。似乎有点过于苛求了,虽然嫩菊、拒霜不乏山林疏野之气,但菊之黄、拒霜之红与华美的“宝阶香砌”,还是相衬得宜的。“玉宇”三句,重在写气氛,以三个对句,写出了皇宫内外洁净静谧的秋日景象,同时也预示着太平安定、朝野多欢,为下片写君王夜游宫苑作了铺垫。“正值”二句,写时世太平,政事清闲。“夜色”二句,写皇帝夜游的环境,当然这是揣摩之词。“南极星中”两句,写星象之呈瑞,也是衬托“升平”二字,同时暗祝皇帝之多福多寿。“此际”以下,正式点出夜游,太液池畔、披香殿里,月明风轻,一片管弦清丽,如天上仙乐,词也就以这种轻快的氛围作结,颇有余音袅袅的韵味。关于此词的本事和作年,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八云:“柳三变,景祐末登进士第。少有俊才,尤精乐章。后以疾,更名永,字耆卿。皇祐中,久困选调。入内都知史某,爱其才,而怜其潦倒。会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时司天台奏老人星见,史乘仁宗之悦,以耆卿应制。耆卿方冀进用,欣然走笔,甚自得意,词名《醉蓬莱慢》。比进呈,上见首有‘渐’字,色若不悦。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又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之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北宋皇帝,临文每多忌讳,“太液波翻”的“翻”字,含义与“危”、“乱”、“倾”、“覆”、“崩”诸字相近,当然触犯了仁宗的忌讳,要改以平和吉利的“澄”字。嘉祐元年(1056),仁宗一度病危,不能临朝,长达半年,七月一日始引对群臣。词中的“渐”字及“玉辇宸游何处”一句,亦不吉祥,引发了仁宗病后惧祸畏死的心理。古时“大渐”就是指病剧将死。“玉辇”句亦暗示人君的仙逝。据吴熊和先生《柳词三题》一文(见《吴熊和词学论集》)考证,所谓“入内都知史某”,即指入内侍省都知史志聪,是仁宗最为宠幸的宦官。老人星见,是朝廷祥瑞。据《宋会要辑稿》,仁宗一朝,老人星见的记录共十五次。吴文经过详细考证,推定此词作于至和三年(1056)八月。可惜柳永不知道应制词还要避开忌讳之辞,因没有掌握仁宗晚年的心理特点,深犯其忌,因而遭到斥责。这首《醉蓬莱》可以说是柳永一系列应制词的尾声,此后就再也没有应制之作了。不过清代经学家焦循在其《雕菰楼词话》中,从音律的角度对此词倒有一番妙解,值得一看:“柳屯田《醉蓬莱》词,以篇首‘渐’字与‘太液波翻’的‘翻’字见斥。有善词者问,余曰:词所以被管弦,首用‘渐’,以字起调,与下‘亭皋落叶,陇首云飞’字字响亮。尝欲以他字易之,不可得也。至‘太液波翻’,仁宗谓不云‘波澄’,无论‘澄’字前已用过。而‘太’字为徵音,‘液’为宫音,‘波’为羽音,若用‘澄’字商音,则不能协,故乃用羽音之‘翻’字。两羽相属。盖宫下于徵,羽承于商,而徵下于羽。‘太液’二字,由出而入,‘波’字由入而出,再用‘澄’字而入,则一出一入,又一出一入,无复节奏矣。且由‘波’字接‘澄’字,不能相生。此定用‘翻’字。‘波翻’二字,同是羽音,而一轩一轾,以为俯仰。此柳氏深于音调也。”宋代词乐至清代早已失传,如今更是绝学,焦循之说虽未必尽合柳词原意,倒也不失为善说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