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六六真游洞[1],三三物外天[2]。九班麟稳破非烟[3]。何处按云轩[4]。
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5]。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6]。
其二
琪树罗三殿[1],金龙抱九关[2]。上清真籍总群仙[3]。朝拜五云间[4]。
昨夜紫微诏下[5]。急唤天书使者。令赍瑶检降彤霞[6]。重到汉皇家[7]。
其三
清旦朝金母[1],斜阳醉玉龟[2]。天风摇曳六铢衣[3]。鹤背觉孤危[4]。
贪看海蟾狂戏[5]。不道九关齐闭[6]。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7]。
其四
阆苑年华永[1],嬉游别是情。人间三度见河清[2]。一番碧桃成[3]。
金母忍将轻摘。留宴鳌峰真客[4]。红尨闲卧吠斜阳[5]。方朔敢偷尝[6]。
其五
萧氏贤夫妇[1],茅家好弟兄[2]。羽轮飙驾赴层城[3]。高会尽仙卿[4]。
一曲云谣为寿[5]。倒尽金壶碧酒。醺酣争撼白榆花[6]。踏碎九光霞[7]。
[注释]
(其一)
[1]六六真游洞:六六三十六,即指道家所谓神仙所居的三十六洞天。
[2]三三:三三得九,即指道家所谓九天,《淮南子》谓九天是指钧天、苍天、变天、玄天、幽天、昊天、朱天、炎天、阳天,或谓九天是指九重天。物外:指尘世之外。
[3]九班:指九仙。据《云笈七签》,九仙是指上仙、高仙、大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麟稳:传说仙人多骑麒麟,故云。破非烟:指踏着祥云。非烟:《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见,喜气也。”故后世以“非烟”、“卿云”来形容祥云。
[4]云轩:云中之轩车,是神仙所乘的车驾。
[5]麻姑:仙女名,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葛洪《神仙传》谓其能掷米成珠,自言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海水又浅了一半。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称为麻姑献寿。蓬莱:东海三神山之一。
[6]金鳌:传说负载东海三神山的巨鳌。
(其二)
[1]琪树:神话中的玉树。罗:环绕。三殿:神仙所居之殿。
[2]金龙抱九关:谓金龙守护天门。九关:指九重天门,极言其深。
[3]上清:道家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皆仙人所居之府。真籍:指神仙之籍。总:这里有统领的意思。
[4]五云:五色祥云,仙人所乘之云。
[5]紫微:星座名,三垣之一,为天帝之座。
[6]赍(jī):送与,馈赠。瑶检:玉检,此指天书。彤霞:象征祥瑞的云霞,即“天书使者”之所乘。
[7]汉皇家:代指宋王朝。
(其三)
[1]金母:即西王母,号九灵太妙龟山金母。
[2]玉龟:指酒器。
[3]铢:古代的计量单位,二十四铢为古一两。六铢衣:佛经中谓忉利天衣重六铢,言其轻而薄。后泛指轻薄的衣物。
[4]鹤背:仙人乘鹤而行,故云。孤危:孤而高危。
[5]海蟾:或谓指道家南宗之祖刘海蟾,或谓海蟾指月中蟾蜍。狂戏指刘海蟾撒金钱之戏。
[6]不道:犹言未料。
[7]三茅:指三茅君。茅山,又名句曲山,在今江苏。相传汉代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曾修炼于此,后一齐成仙。
(其四)
[1]阆苑:神仙居所。
[2]河清:黄河水清,古代有黄河千年一清的说法。
[3]碧桃:指神话中西王母的蟠桃,蟠屈三千里,三千年一结果。
[4]鳌峰:指巨鳌所负载的东海三神山。真客:仙人。
[5]尨(máng):多毛犬。
[6]方朔:东方朔,汉武帝臣。《说郛》引《汉孝武故事》云东郡送一短人,长五寸,衣冠俱足,东方朔谓其因偷吃西王母的蟠桃而被谪遣人间。又传说东方朔曾偷服汉武帝的长生不死之药。这里是把这两个典故合并到一块来用。
(其五)
[1]萧氏贤夫妇:指萧史和弄玉。《列仙传》载萧史善吹箫,能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并为其建凤凰台。后二人乘凤凰仙去。
[2]茅家好弟兄:指三茅君,见前词注。
[3]羽轮:仙人所乘之飞车。飙驾:御风而行之车。层城:西王母所居,据说在昆仑山上。
[4]高会:高雅的聚会。仙卿:仙人。
[5]云谣:即《白云谣》。相传周穆王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之上,王母谣曰:白云在天,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西来。故云。为寿:祝寿,祝福。
[6]白榆花:传说天庭中有白榆树。古乐府《陇西行》云:“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后遂以白榆为仙境之物。
[7]九光霞:指五彩缤纷的云霞。九光为道家习用之辞。
[点评]
柳永这五首《巫山一段云》是作于同时的一组词,故本书稍变体例,合在一起加以简注和点评。北宋皇帝中尊崇道教的,前有宋真宗,后有宋徽宗。真宗制造的“天书”事件,是依托道教的神权系统、道经教义及斋醮仪式来推行的,所以东封西祀之余,又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特奉“天书”到亳州太清宫亲祀老子,给老子加上了“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的尊号。道教势力越发膨胀,神仙之说日益盛行。这五首《巫山一段云》,皆为神仙之辞。宋词中咏道家游仙的作品,虽时有所见,但柳永这五首词,明白地提到了“天书”“重到”之事,肯定与真宗“天书”事件有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真,仙人变形升天也。”唐宋时每称仙为“真”。第一首“六六真游洞”中“真游”一词,就是在“天书”降世后流行开来,并赋予特殊含义的。大中祥符五年(1012)赵玄朗“降圣”延恩殿后,真宗特地将延恩殿改名为“真游殿”,后又亲自撰写了一篇《真游颂》。真宗卒后,其塑像奉于景灵宫,亦称为奉真殿。柳词用“真游”之语,就反映了这种时代特征。第二首很明显是说玉帝下诏,“天书”重降之事。按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三日,“天书”初降于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四月一日,再降于大内功德阁(后定此日为天祯节)。六月六日,复降于泰山醴泉亭。据说“天书”降时,云五色见,俄黄气如凤驻殿上,和词中所述都是吻合的。词云“重到汉皇家”,显然再寄企盼之意。第四首中“人间三度见河清”之语,也是记实之笔。“天书”降世后,各地纷纷奏报祥瑞,其中首推黄河水清。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四记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十一月,“陕州言宝鼎县黄河清。遣官致祭,群臣称贺。”十二月,“宝鼎县黄河再清。经略制置副使李宗谔以闻。上作诗,近臣毕贺。”当时年仅二十岁的晏殊亦献上了《河清颂》。柳词即据此而发。宋真宗除了曾制撰《大中祥符颂》和《真游颂》赐天下道藏外,还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六月,亲自作《步虚词》六十首,付道门以备法醮。《乐府解题》云:“《步虚词》,道家曲也。备言众仙缥缈轻举之类。”柳词的这五首《巫山一段云》,就其内容来说,也就是《步虚词》。当时京师与各地道场按时斋醮,先天节、降圣节、承天节诸节日又盛行宴集,这些场合都需要演奏道曲,这些道曲还需要配上新的乐辞。在这些节日之前一个月,京师就召集乐工先行练习。柳永的这五首词,就适用于这类场合,或许它们就是为道门法醮与诸节宴庆而作的,其作年当与真宗御撰《步虚词》约略同时。唐代刘禹锡、韦渠牟等诗人,都作过五律或七绝的《步虚词》。宋真宗的六十首《步虚词》,早已失传,不知何体。柳永所作,则是最先用词体写的《步虚词》了。清代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中说:“诗有游仙,词亦有游仙。人皆谓柳三变《乐章集》工于闱帐**媟之语、羁旅悲怨之辞。然集中《巫山一段云》词,工于游仙,又飘飘有凌云之意,人所未知。”又说第五首结处“醺酣争撼白榆花,踏碎九光霞”二句,“真不食烟火语”。近人郑文焯在其手批《乐章集》中也说:“此五阕盖咏当时宫词之类,而托之游仙。唐诗人常有此格,特词家罕见之。”都指出了这五首游仙词的性质,但没有与当时史实联系起来,进一步追溯下去。经过吴熊和先生《柳永与宋真书“天书”事件》一文的详细考辨之后,这个问题终于得以澄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