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凭高寓目[1],脉脉春情绪。嘉景清明渐近,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烟光淡**,妆点平芜远树[2]。黯凝伫。
台榭好、莺燕语。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雅称嬉游去[3]。奈阻隔、寻芳伴侣。秦楼凤吹[4],楚馆云约,空怅望、在何处。寂寞韶华暗度。可堪向晚,村落声声杜宇[5]。
[注释]
[1]凭高寓目:登高远眺。
[2]平芜:平旷的原野。
[3]雅称:犹言正合、正应。
[4]秦楼凤吹:相传秦穆公有女名弄玉,萧史教其吹箫,遂结为夫妇。后二人吹箫引凤而去。这里和下句用巫山云雨之典一样,都表示情人间的欢会盟约。
[5]杜宇:参见《安公子·远岸收残雨》注[6]。
[点评]
这首词写清明时分登高怀人之情,较好地将节序之感与相思惆怅,结合在一起加以表现。柳永词善于在起笔处用概括性的句子,以笼罩全篇。有的是用写景之句,有的是用叙事之句,此词便属于后者。以“尽日”,见凭高寓目之久和凝伫之态,引出下文对清明节物的详尽描写,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无聊无奈的心理。“脉脉”二字,表现了暮春时分春光极盛而又即将归去,所带给人之莫名的淡淡忧伤之感,此句亦是总括之笔。“嘉景”句,点明时令。“时节”二句,以虚带实,词人先没有直接地去描摹清明时节的具体物象,而是从大处、虚处着笔,以乍暖还寒和晴雨不定这类气候特征,着意渲染出暮春时分的总体神韵。而且这两句也传达了特定的节候对人心理的影响,晴雨固属天定,寒暖却是人的感受,其中包蕴着人内心起伏变化的情状,体现了词人感悟的敏锐和微妙。后来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亦同一机杼、如出一辙。“烟光”二句,刻意营造出一种似近实远、虽有几分迷离却不朦胧晦暗的氛围,这主要是为了引出怀人之意,故下面就直接承以“黯凝伫”三字作为上片的收束。不过平心而论,总觉得这三字下得有些太重了,因为前面的景物勾勒引发的还只是一种较为轻淡的忧郁感,“黯凝伫”则让人联想起黯然神伤之情,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之间,既非正面烘托,亦非反衬,因此显得不是十分协调,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用在此处恐怕更合适些。下片首先继续以轻快的语调,描写色泽明丽的春光。风和日丽,叶嫩花繁,台榭旁,莺燕交语,实是踏青嬉游的好日子。然而“奈阻隔”句一转,由“嬉游”联想到“寻芳伴侣”,顿觉惆怅无穷,对此良辰美景,怎奈孤处单栖?所思佳人,远在天之涯,只能辜负此大好春光了。“秦楼”二句,可见对方的身份是主人公过去的恋人,“凤吹”,代指当初之偎香依暖、两情相悦,“云约”,指难以期许之后会。“空怅望”句,既指人隔千里,又有后约难凭之意。遂逼出“寂寞韶华暗度”一句,这是主人公发出的一声深沉叹息。结句以景结情,不仅是带有视觉形象的春日暮色之景,同时也包括声声凄厉的杜鹃鸣叫这种听觉形象,打并成一气。在古人耳中,随着人的身份和心境的差异,杜鹃鸟的鸣叫声听来也不尽相同,对于农妇来说,似在催人“布谷”或“播谷”;而对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来说,则更像是在鸣叫着“不如归去”,故羁旅中人对于杜鹃鸟的叫声,往往有着迥异于常人的敏感,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思归之情。就总体而言,此词与柳永的许多作品一样,虽略显平实,无警句、亦无高远的境界,但情真景真,语尤真切,铺叙委婉,曲折尽致,体现了柳词一贯的特色,不失为一篇耐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