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桐花烂漫[1],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2],芳景如屏[3]。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4]。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5]。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坠珥[6],珠翠纵横[7]。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8]。拚却明朝永日[9],画堂一枕春酲[10]。
[注释]
[1]拆:绽裂,指花蕾绽开。
[2]缃桃:子叶桃。缃为嫩黄色。
[3]屏:屏风。此指屏风上的彩画。
[4]雕鞍:指马。绀(gàn):红青色。幰(xiǎn):马车的车幔。坰(jiōng):远野。郊坰,即指郊野。
[5]盈盈:本指姿态美好状,此指美女。
[6]簪:发簪。珥:耳环。
[7]纵横:指散落满地之状。
[8]金罍:指酒杯。罄:尽。玉山倾:《世说新语》中谓嵇康“其醉也,伟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世遂以玉山倾或玉山倒形容酒醉。
[9]拚(pàn)却:甘愿。
[10]酲:病酒,醉酒。
[点评]
这是一篇以清明时分的郊野景况以描写对象,展示了北宋承平气象的作品。在唐代诗人眼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然而在柳永笔下,却是一派旖旎春光和游春盛况。起笔五句勾勒景物,“拆”字有味,且极有力,元代沈义父《乐府指迷》中说:“第一句,不用空头字在上,故用‘拆’字,言开了桐花烂漫也。”空头字,即虚字,用实字领起全篇,有劲挺的骨感。这也就是词家所谓“起处不宜泛写景,宜实不宜虚”(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之意。“烂漫”二字,形容桐花的光彩,随即以“乍疏雨、洗清明”六字,点出节候特征,“洗”字也很见匠心,绘出清新温润的雨后景象。“艳杏”二句是铺叙,以画面感极强的鲜明色泽渲染春天的声势,笔酣墨饱。“芳景”句收束,“屏”,指画有秀丽景色的屏风。此二十四字写景,也确有画中意味。自“倾城”以下,直至下片“珠翠纵横”句,贯通上下片的都是对都会仕女清明踏青之盛况的描述。倾城出游,万人空巷,探春嬉乐,人则摩肩接踵,车则络绎不绝,春风骀**,弦管悠扬,新声新曲,耳不暇接。其中“倾城”三句平叙事实,“风暖”两句则又是铺叙,由此也可见柳永词也是十分讲究词意和层次的错落的。如果说,这段描写主要是从总体着眼的,随后的下片则转为富于象征意味的细节刻画:那些体态盈盈的盛装女子,欢笑着,嬉闹着,似有意、似无意地展现着她们清丽的容光和艳冶的神态,同时,她们掉落在路旁的“遗簪坠珥”,不知道又牵起了多少年少人的遐想,而这一切又全都是在明媚春光的背景下,也就越发引起人的“欢情”了。词意转而拍合到自身,南朝谢朓的《入朝曲》中说:“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故此“佳丽地”往往便成为金陵、苏州、杭州这些江南都会的代名词了,柳永此词虽未必能确指何处,但所写为江南春景是可以肯定的。如此春光,本就令人迷醉,怎能不畅怀酣饮呢?且醉,且醉,哪怕明朝画堂沉睡!或以为此数句仍是写踏春女子的欢饮,但“玉山倾”这个典故似从无用于女子者,故不取之。词意至此,已把游春盛况写到了极致。这种沉醉于享乐而忘怀一切的狂欢情绪,完全不是颓废空虚的体现,相反是对春天之美好、生活之欢乐的体验,词中洋溢流**的是愉悦的人生情感,是生机盎然的春之旋律,而这正是富庶繁盛的太平气象。从结构上来看,此词和一般的双调词有所不同,它打通上下两片,以清明景象起,以个体情感体验终,中间大段则一气贯注地全力刻画游春之盛,笔势舒展,开合有致,铺陈始终,形容曲尽,颇有点类似于六朝小赋的表现手法,而这正是柳词善用“赋笔”的特点。在音律上,此词也是很耐玩味讽咏的,如“倾城”、“盈盈”、“欢情”三短句,俱押韵,近人蔡嵩云《柯亭词论》谓此三韵“均作一顿,极有姿致……最能发调”,从词意来看,这三个短句也的确都是引发下文的关键之笔,所以前人说此词“得音调之正”(吴师道《吴礼部词话》),后来辛弃疾作《木兰花慢》四首,这三处都不押韵,在词律的精审上便不如柳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