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天气,烟雨风暖,芳郊澄朗闲凝伫[1]。渐妆点亭台,参差佳树。舞腰困力[2],垂杨绿映,浅桃秾李夭夭[3],嫩红无数。度绮燕、流莺斗双语。

翠娥南陌簇簇[4],蹑影红阴[5],缓移娇步。抬粉面、韶容花光相妒。绛绡袖举。云鬟风颤,半遮檀口含羞[6],背人偷顾。竞斗草[7]、金钗笑争赌。

对此嘉景,顿觉消凝[8],惹成愁绪。念解佩[9]、轻盈在何处。忍良时、孤负少年等闲度。空望极、回首斜阳暮。叹浪萍风梗知何去[10]。

[注释]

[1]澄朗:澄清明朗。凝伫:凝神久立。

[2]舞腰:喻指风中的柳枝。

[3]夭夭:形容茂盛而艳丽。

[4]簇簇:聚集成群。

[5]蹑影红阴:行于花阴之中。

[6]檀口:形容女子之口。

[7]斗草:古代女子的一种游戏。

[8]消凝:指魂销愁凝。

[9]解佩:刘向《列仙传》卷上载郑交甫在江汉之湄逢江妃二女,不知其为神女,悦而请其佩,二女遂解佩与之,郑交甫怀之,走数十步,佩已不见,回视二女,亦不见。此以代指所爱女子。

[10]浪萍风梗:喻漂泊无定之生涯。

[点评]

这是一首长达一百四十五字的慢曲长调,词凡三叠,曲尽形容出春日风光和羁旅情怀。第一片与第三片皆为写景,只不过一写自然美景,一写婀娜佳人而已。柳词写自然景物,常以铺排细致而见长,此词亦是如此。发端三句,是笼罩前两片的总体概括。“艳阳”,点时令,“烟细风暖”,是人的直观感受,“澄朗”,是全景式的印象。以下景语,由“凝伫”生出,都是“凝伫”之人眼中所见。一“渐”字,直贯而下,领起后七句,且十分精细体现了春色渐至人间的步伐。杨、柳、桃、李,这些“佳树”,或枝浓叶翠,或浅红微绽,簇拥装点着精美的亭台。而亭前树畔,绮燕双飞,流莺斗语,贴地争飞的娇影和呢喃软语的莺声,无不洋溢着春之气息,令人目不暇接。次阕写人,亦是“凝伫”者眼中所见之人。少女群从,踏青游嬉,“蹑影”二句,写其缓步行于花阴的举动,“抬粉面”句,谓其容颜秀丽,不仅“羞花”,且足令花生妒意。“绛绡”四句,写其娇态,是传神处,写出小女孩儿家那种欣喜、娇羞、天真之情。“竞斗草”二句,写其嬉戏之状。前两阕,极力描摹春天景况,春色烂漫,春意融融,然而第三片之抒情却笔意陡折。“嘉景”一收,将上文收束干净,“顿觉”一转,引出“愁绪”二字,古人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首词中的前两片属“乐景”,实则是为后片的哀情作铺垫与反衬,情与景的强烈反差和失去平衡,反而能起到更为动人的效果。“念解佩”句,是“愁绪”之由来,“忍良时”句,是当下的无奈,结句“空望极”以下两句,是“愁绪”和无奈中的感慨,全词便在这一声浓重而悲凉的慨叹中结束,余音袅袅,似乎预示着漂泊生涯的无定无准、永无尽头。

这首词对景伤怀,以铺叙之笔展现漂泊羁旅之感,不过平心而论,它还不能算是柳词中的上乘之作。从结构上来看,一、二片写景写人,第三片抒情,仍不过是传统的上景下情的双调词结构,只是把景这一部分加以放大成两片而已。短小的令词或一般双调词采用这种结构,尚可不失工稳匀称,可收委婉含蓄之效,而长篇巨制的慢词仍是如此,便稍觉平板,不耐咀嚼了。就描写而言,对景物、对游春女子和内心愁绪的描绘,都是在平面上展开的,缺乏纵深感,过于平铺直叙。这和后来周邦彦词中,以时空之跳跃转接来组织词意的手法相比,就显得有些稚嫩了。另外,“舞腰”、“垂杨”,未免累赘,“浅桃秾李”,未免俗滥,词中的这种堆砌之辞,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它的艺术感染力。俗,固然并不足以成为柳词之病,缺乏动人的感染力,却无疑是艺术作品的致命伤。我们选录此词,也正是希望读者能对柳词手法的得失及其表现,都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培养正确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和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