鹜落霜洲[1],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2],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3]。
为忆。芳容别后[4],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5]。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6]、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7],寂寞狂踪迹。望京国[8]。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释]
[1]鹜:野鸭。
[2]小楫:指小舟。以桨代指船。
[3]切切:形容声音凄厉细急。如织:也是形容声音的细密。
[4]芳容:此指佳人。
[5]鳞翼:指鱼雁,古人认为它们可以传书递信。这里就是代指书信。
[6]争知:怎知。
[7]楚峡:指巫峡。高阳:《高唐赋》中所谓阳台。这两句化用巫山云雨之典。
[8]京国:京城。
[点评]
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最擅长于描写秋景,这首词也是一首以秋天景物为背景的游子行吟之作,纡回曲折地反映了客愁之苦与怀人之情。上片着重写雨后夜泊之景。“鹜落”二句,对偶工整而意境清寒,一为江边汀洲之近景,一为天际征鸿之远景;一为翩然飞下,一为横空斜掠,显得堂堂正正,从容整练。清代谭献评这两句说:“耆卿正锋,以当杜诗。”(《复堂词话》)就是指此而言的。“分明画出秋色”,即是秋色如画的意思,但倒过来说,便觉得句度有力且韵味十足,平添了几分清冷的秋意。“暮雨”三句,写雨歇之后,小舟夜泊孤村,引出江上行客的形象,行客的满面风霜与秋江暮色相呼应,可见景为人设,渲染出天地间与人内心同一凄清寂寞的感受,音节亦清峭谐婉。“何人”二句,写闻曲生怨。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可见落魄江湖的游子是最禁受不住这幽怨笛声的。此刻主人公独坐在岸边孤舟之中,一轮皓月当空,几许清风徐来,风中陡然传来一缕缕或有或无的深沉哀怨的笛声,怎能不引发他心中的旅愁和思归之情呢?故而逼出“离愁万绪”一句,点出全词主旨。随即又转而以岸边草丛中的蟋蟀鸣声继续烘托“离愁”,切切如织的蟋蟀声是那么的凄厉细急,似乎和人一样,也有着无穷的哀怨。后来姜夔的《齐天乐》中也说蟋蟀声是“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同样亦是以其衬托人的怨情。上片以景起,承以叙事,再以笛声和虫鸣声衬托离愁。特别是后段,语意吞吐回环,曲折委婉,大有传统词论家所谓温柔敦厚之意。下片承“离愁”,着重抒写对京城佳人的思忆。“为忆”三句,写思恋之深切。一别音容两渺茫,怎奈水远与山长。纵有如花彩笔,可写相忆情深,却无奈关山阻隔,鱼雁难通。“鳞翼”二字,遥承上片“雁横烟渚”句,自是触景生情之笔。“想绣阁”三句,从对方角度落笔,她深居绣阁之中,怎知自己已是厌倦漂流,为伊憔悴而苦恨难禁矣。这明显是从杜甫《月夜》诗中“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二句化出,托意委婉,忠厚缠绵。“楚峡”三句,用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之典,暗示对方身份。“云归”、“人散”,都喻示着往昔欢乐之烟消云散,如今孑然一身,踽踽行役,独处孤舟,对月自伤,内心一片凄凉萧索和酸楚况味。“望京国”点醒词意,遥接“离愁万绪”句。末尾两句,以景结情。放眼望去,京华渺渺,惟有连绵不断的远峰,献愁供恨,蜿蜒而去。这里暗用了欧阳詹《初出太原寄有所思》诗中“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的句意,复以蕴含深远、萧条清苦的秋山之景,加倍表达了相思之苦和怅惘之情,言虽有尽而意味深远。此词是典型的上景下情写法,脉络分明。而情致之婉笃诚挚,写景之精巧细密,景与情会,在《乐章集》中可谓是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