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1]。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2]。凄然。望江关[3]。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4]。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5]。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6]。思绵绵。夜永对景[7],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8]。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9],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10],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注释]
[1]庭轩:庭院里的长廊。
[2]惹:招惹。
[3]江关:江河关山。
[4]蛩:蟋蟀。喧喧:混杂声。
[5]更阑:更尽,指夜深。
[6]绛河:指银河。婵娟:美好貌。
[7]夜永:夜长。
[8]迁延:徜徉,流连自在。
[9]少日:年少之日。
[10]迅景:迅速而过的光阴。
[点评]
《戚氏》为柳永创调,全词二百一十二字,在词调中是除《莺啼序》之外最长的一体,可谓长篇巨制。词分三叠,抒写行役羁旅,刻画驿馆愁思。篇幅虽然庞大,但用笔极有层次。上片由秋日黄昏之景引入旅思。“晚秋天”二句,点明晚秋时令,微雨初过,庭轩寂静。“槛菊”三句,是庭院之景,秋雨梧桐,西风寒菊,花残叶落,点缀着荒寒的孤馆。而残烟凄迷,漠漠如织,一片“凄然”。“望江关”二句,写庭外远景,正是“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抹孤云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愈发暗淡。“当时”二句,用宋玉悲秋之典,其《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千古而下,会心如一。“远道”三句,写孤身行役,内心凄苦,陇头流水潺湲不绝,而游子早已倦闻这幽咽之鸣。“正蝉吟”三句,承前“倦听”,仍从所闻着笔。“蝉吟”、“蛩响”,亦是“倦听”之声,但它们又与游子内心凄感相应。一个“应”字,活画出蝉鸣蛩响彼此呼应的秋声,言愁步步深入,词笔极其细致。第二片“孤馆”三句,承上启下,时间由薄暮推移至夜深。“度日如年”,苦况可想。“风露渐变”,秋已更深,人愈难堪。“悄悄”,是孤寂之状。“长天净”四句,写长空云净,银河清浅,皓月澄鲜,清光如练,引动游子思绪绵绵。“夜永”三句,承“思绵绵”,转入对旧日情事的追念。“未名未禄”三句,即是“从前”旧事,想当初,虽无功名利禄,却富浪子情怀,红尘紫陌,绮帐灯昏,经岁经年,流连忘返。种种情事一一涌上心头,故第三片换头,即承以对狂放不羁的少年生涯的回忆。“帝里”,指繁华富庶、风光无限的汴京,而自己亦正值青春年少,风流放浪,“暮宴朝欢”,况且还有一班意气相投的“狂朋怪侣”,歌宴酒席,尽情征逐,流连不已。明代沈际飞曾评此数句说:“插字之妥,撰句之隽,耆卿所长。‘未名未禄’一段,写我辈落魄时怅怅靡托,借一个红粉佳人作知己,将白日消磨,哭不得,笑不得。”(《草堂诗余别集》)以下“别来迅景如梭”一句,陡然跌落,“旧游似梦”,把京华旧事,一笔勾销。词意起伏动**,开合有致。“烟水程何限”,写别后飘然一身,江湖羁旅,烟水茫茫,前途未卜,何等凄凉。笔力千钧,神完气足。“念利名”二句,是全篇主意,身被名缰利锁所牵绊,心则又不可遏制地追念“往事”,因此只能“空惨愁颜”。“漏箭移”以下,又回复至此时夜景,夜已渐深,寒气渐浓,那堪又传来数声若隐若现、若断若续的画角哀鸣。窗前一灯孤照,照人愁影,床前天涯倦客,又是整夜无眠矣。以此作结,沉郁警动,声情激越,写尽了孤馆独处的况味。此词音律谐婉,句法活泼,章法尤其显得层次分明,舒卷自如。近人蔡嵩云《柯亭词论》曾对此作了具体分析:“‘晚秋天’一首,写客馆秋怀,本无甚出奇,然用笔极有层次。初学词,细玩此章,可悟谋篇布局之法。第一遍,就庭轩所见,写到征夫前路。第二遍,就流连夜景,写到追怀昔游。第三遍,接写昔游经历,仍落到天涯孤客,竟夜无眠情况。章法一丝不乱。惟第二遍自‘夜永对景’至‘往往经岁迁延’,第三遍自‘别来迅景如梭’至‘追往事空惨愁颜’,均是数句一气贯注。屯田词,最长于行气,此等处甚难学。”此词虽体制繁复,却声情并茂,凄怨感人,当时甚至有“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王灼《碧鸡漫志》)的说法,充分说明了它在当世的流传之广及其感染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