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登眺[1]。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2]。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3]。远信沉沉,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4]。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5],看看春又老[6]。盈盈泪眼,望仙乡[7],隐隐断霞残照。

[注释]

[1]登眺:登临眺望。

[2]是处:处处。

[3]旅情:羁旅情怀。

[4]谁表:向谁表白倾诉。

[5]后约:将来重会的约期。

[6]看看:转眼。

[7]仙乡:借指旧欢的居处。

[点评]

南宋张津《乾道四明图经》卷七曾记载:“晓峰场,在县西十二里。柳永字耆卿,以字行,本朝仁庙时为屯田郎官。尝监晓峰盐场,有长短句,名《留客住》,刻于石,在廨舍中。后厄兵火,毁弃不存,今词集中备载之。”可知此词是柳永监晓峰(今属浙江定海)盐场时所作,词中所抒发的亦是羁旅情怀和相思之苦。上片全是写景,将春日美景写得生意盎然。“偶登眺”,是总冒,上片所述之景皆为登眺所见。“偶”字,略露百无聊赖之意。“凭小阑”三句,概写春光。“艳阳时节”,点明时令。“乍晴天气”,是春日特有的气候特征,常日春风萧萧,春寒料峭,终于迎来了一个艳阳高照的晴日,正是踏青登眺的绝好时候。但见处处百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青绿的芳草鲜翠欲滴。“闲”字,很有一种悠然自得的神态,暗示着人心境的闲适。“遥山”三句,是远景,四面背山面海,故先写层叠远山的高耸晴空,“云散”,暗承“晴”字,显示山色的明朗青翠。而另一面则是波涛万汇的东海,春潮涌动,碧海辽阔,浩渺无垠。“万叠”、“千里”、“浩渺”,这都是极力拓展词境的关键字眼,山海相映,气象万千。唐人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固然精妙,但那毕竟还只是写江水的浩渺,柳永这两句展现的却是沧海的壮阔,气魄自然要大得多。在词中描写大海涨潮的浩渺景象,此首是北宋词中仅见之作。“烟村”三句,复又从细处落笔,目光收近,见“烟村院落”,炊烟袅袅。绿荫丛中,传出一声声春禽的鸣啭,可谓“枝头春意闹”。上片的景物描写,无论是动是静,是远眺是近观,都表现出浓郁蓬勃的春意和怡然的情致。但如此美景,对于他乡游宦之人来说,尽管可能使他的心情暂时从忧郁中得到片刻的解脱,但终究是无法真正排遣心灵深处的寂寞和无奈,反而对景伤春。因此下片所抒之情,与上片的景物传达出来的情致就截然相反,侧重写伤怀之感了。欢快之景成为忧伤之情的反衬,这在柳永词中也是习见的手法。“旅情悄”三字,立全篇之骨,良辰美景,尽成虚设,徒自惹人愁绪。“远信”二句,写与所思佳人音讯隔绝,间关万里,一别音容两渺茫。“惆怅”三句,写春光转眼将逝,自己亦青春不再,种种“旧欢”,一切美好的往事,未知何处,只能在梦中去追寻、去咀嚼。而再会之“后约”,更是无凭无据,难有定准,怎能不对景伤怀?这也就是“旅情悄”的具体内涵。心灵被这种愁绪所占据,身又是天涯游宦的孤独之身,此情此心,又向谁去倾诉呢?真可谓悲哀已至极处。“盈盈泪眼”三句作结,“仙乡”,暗用刘、阮入天台山遇仙故事,这里指所思佳人的住所,说明对方是歌伎的身份。“隐隐断霞残照”,以景结情,亦虚亦实,既是想像中“仙乡”杳杳之情事,又是“登眺”所见之实景,从上片的“乍晴天气”到此刻的“断霞残照”,点出时间的推移,可见这位游子自早至晚,已在高处遥望凝伫了整整一日,在黯然销魂的情绪中又度过了一天的光阴,而愁绪却依然无休无止、无法排遣。语句含蓄而神情毕见。此词以情与景的反差增强了它的感染力,结构严谨而脉络分明,真实地再现了游子孤独寂寞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