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枕鸾帷[1]。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2],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3]。无事孜煎[4],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漫寄消寄息[5],终久奚为[6]。也拟重论缱绻[7],争奈翻覆思维[8]。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注释]
[1]凤枕:绣凤之枕。鸾帷:绣鸾之帐。皆是泛指而已。
[2]良天:犹言良辰。
[3]恣性灵:犹言放纵性情。忒煞:太甚,太过分。些儿:少许,一点儿。
[4]孜煎:折腾。
[5]寄消寄息:寄送音信。
[6]奚为:何用,有什么用。
[7]缱绻(qiǎn quǎn):情意缠绵,此指欢会。
[8]争奈:怎奈。翻覆:反复。辗转。思维:考虑。
[点评]
这首词写一位男子对意中佳人的刻骨相思。上片忆旧,下片伤今,结构非常明晰。“凤枕”三句总写,相聚之日虽只有“二三载”,但因两心相照,“如鱼似水”,故尤感幸福难忘。看似平淡无奇,但情感之悠长浓烈已在句中。以下分写,“良天”三句从男子的角度写他对佳人的倾倒与怜爱。良辰美景,是相聚之环境,深怜多爱,状恋情之甜蜜。“无非”、“尽意”二个虚词,形象地见出他对伊人的百依百顺。“奈何”以下则从女子的角度写其性格与娇态。她撒娇任性,无拘无束,放纵恣肆,无缘无故地发小脾气,百般折腾,甚至令人觉得有点太过分。但这在男子的心目中看来,却也许正是她的可爱之处,而在追忆之中想来,更是令人心动的甜美回忆了,故此这几句也全都是欣赏的笔调。这种娇纵恣肆的女子形象和温存宽容的男子形象,在唐宋词中还是不多见的。过片“怎忍分离”一句,既写足两人的深情蜜意,也带出下片的分离之主旨。下片陡折入现今,由往日之思转为眼前之悲。“渐行渐远”,让读者联想起同样也是表达游子离愁的名句“渐行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这里承以“渐觉虽悔难追”,所悔者,正是轻易地与佳人离别,点明了这是一首远行旅途之中的作品,同时细腻地展现了他难以遏制的相思之情。以下词笔吞吐翻腾,转出三意。离别之后,只好以书信相慰,这本比“锦书空托”要好得多了,但这里却透过一层说“终久奚为”,以见这种相思空靠书信往返,终究无法疗饥,此为一意;“也拟”二句又作进一步想,渴望重新聚首,再叙缠绵,怎奈不仅是关山阻隔,内心也有一重阻隔,故有所顾虑,此为一意;但顾虑的内容却是在第三层中表达:即使再次重逢,只怕长期分离之后,两人是否还能保有当初相恋时的那份纯真、深挚的感情呢?或许不再相见,反而可以在心中永远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吧。词意至此,这位男子之痴情痴意、敏感多情的性格、其感情与理智的矛盾都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采用了最为常见的线性方式展开,由昔至今,而且词语亦浅俗平易,但是它不入俗套之处在于全词几乎全部都是男子的内心独白,既无景物的衬托渲染,也无事件的前后映带,就是直陈内心的情感,不求含蓄,直率明快,完全靠着情感转折的内在脉络来组织全篇,靠情感的真挚来打动读者。这在讲究情景交融的诗词作品中可谓另辟蹊径,而这也正是柳词风味的显著特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