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云残雨。洒微凉、生轩户。动清籁[1]、萧萧庭树。银河浓淡,华星明灭,轻云时度。莎阶寂静无睹[2]。幽蛩切切秋吟苦[3]。疏篁一径[4],流萤几点,飞来又去。

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5],暗想旧日牵情处。绮罗丛里[6],有人人、那回饮散,略曾谐鸳侣[7]。因循忍便睽阻[8]。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9],千愁万绪。

[注释]

[1]清籁:本指清朗的响声,这里指风吹树响。

[2]莎阶:长满莎草的台阶。

[3]蛩(qióng):即蟋蟀。

[4]疏篁:稀疏的竹丛。

[5]耿耿:不安貌。

[6]绮罗丛里:此指歌伎丛中。

[7]人人:那人,人儿。谐鸳侣:代指男女欢合。

[8]因循:轻率,随便。睽阻:本指乖离,违背,此处即指离别。

[9]无端:无心无意,犹言莫名的。

[点评]

这首词描写夏夜相思之情。上片纯为写景,下片全是抒情,这在唐宋词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但此词章法虽简洁,却并不单调,主要是因为在景物与情感的内在层次与相互生发方面颇费经营之功。上片写的都是夏末秋初的清夜之景,但细审之,则可分为四个层次。起笔三句写夏日傍晚,微雨过后,丝丝凉意袭人。轻风拂树,声如清韵,响如天籁。这是由天气引出总束全词的一种既清爽又略有萧瑟之意的整体氛围,是作为总写的第一层,以下则通过视角的转换,分三层来细致描摹凉夜之景。“银河”三句,写在微云的映衬下,星河浓淡明灭,乃目尽遥天之所见,是远景;“莎阶”二句,写台阶间一片寂静,只传来蟋蟀的“切切秋吟”之声,这是阶前之所闻,乃近景;“疏篁”二句,写在稀疏的竹林间往来飞动的流萤,则可谓是中景了。虽然同是写景,角度却有不同,层次感亦强。下片的抒情也有类似的特征:“对月”二句,写对此良夜,却空自辗转无眠,遂不由人不回想当初之种种情事,这是由现今倒折回过去;“绮罗”三句写当年二人于宴席上一见倾心而得谐鸳侣,成其好会,这是对过去的深情回忆;“因循”二句,写别离之因,也就是“当初不合轻分散”的意思,以至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再聚亦不知何日,这是又由过去折回了如今。最后“好天”三句,写虽有良辰美景,怎奈更莫名地惹起了“千愁万绪”,则是以这个带有浓厚感伤色彩的字眼来总束全词。这首词的意思,用一首令词也完全可以表达清楚,但柳永却偏好用慢词长调来写,既然篇幅增加了,则在笔法与结构上也自须有所变化,而不能再像小令那样点到为止、一沾即走、不即不离了。柳词一方面运用赋笔,大力铺叙渲染景物与情感,一方面是在章法结构上注重层次感以及层次之间的关系,像这首词的上片即是一个在空间展开的结构,以视点的推移来确立对象的位置;而下片则是一个在时间上加以描述的结构,由今入昔,又由昔返今,以记忆与现实的跳接来确立彼此的情感定位。这种手法使得柳词的慢词长调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而不至于仅仅是小令的简单放大。不过这些结构方式的运用要一直到北宋后期的周邦彦手中,才可谓是到达了一个登峰造极、几乎是无以复加的地步,和周邦彦词中章法的吞吐变幻、开合莫测相比,柳永词毕竟还显得有些稚嫩,然而筚路蓝缕,其功终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