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髻瑶簪。严妆巧,天然绿媚红深。绮罗丛里,独逞讴吟[1]。一曲阳春定价,何啻值千金[2]。倾听处,王孙帝子,鹤盖成阴[3]。

凝态掩霞襟。动象板声声,怨思难任[4]。嘹亮处,迥压弦管低沉[5]。时恁回眸敛黛,空役五陵心[6]。须信道[7],缘情寄意,别有知音。

[注释]

[1]绮罗:本指绫罗绸缎,此处指歌伎。讴吟:指歌唱。

[2]阳春:即《阳春白雪》,出自宋玉《对楚王问》,据说是调高和寡之曲。何啻(chì):何止,何仅。

[3]鹤盖:指古代马车上的车篷。刘孝标《广绝交论》:“鸡人始唱,鹤盖成阴。”这句谓公子王孙皆停车倾听其歌,以至于车马云集。

[4]象板:指象牙所制拍板。难任:犹言难胜,难堪。

[5]迥(jiǒng):远。迥压,犹言远远压过。

[6]敛黛:即敛眉。役:此指牵系。五陵:汉代皇帝立陵墓时,常把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迁至陵旁居住,其中最著名的是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陵。后世诗文中遂常以五陵为豪门贵族聚居之地。词中的五陵指五陵年少、五陵公子,即上片中的“王孙帝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7]须信道:犹言“要知道”。

[点评]

这首词中的主角是一位以歌喉擅长的歌伎。起笔三句写其出场时的装束,乌髻高耸,玉簪斜插,虽是盛妆而出,貌美如花,却显得雅洁自然,神韵天成。尚未一展歌喉,已是风度粲然。以下即写其歌唱,但仍从侧面渲染。“绮罗”二句,写其迥出流俗。而其所歌之曲,亦是调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这是化用了战国宋玉《对楚王问》一文中的典故,据说有人在楚国都城中高歌,开始唱的曲子名《下里巴人》,大概是比较易唱之曲,故和者数千人;后又转为高雅一点的《阳阿薤露》之曲,这时能跟上唱的只有数百人了;而最后唱《阳春白雪》曲时,和者只有数十人。故得出“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结论,这也是成语曲高和寡的来源。自然,战国时即使真的有此一曲《阳春白雪》,到宋朝时也不可能留存了,这里只不过是形容主人公精妙的歌艺而已。一曲定价,何止千金,然而却仍然吸引了无数的公子王孙,倾盖相从,竞相前来欣赏其美妙的歌喉。下片换头以下,即细致地描摹其歌容舞态,“凝态”句状其矜持,“怨思”句状其心境,真是楚楚动人。拍板一动,四座屏息,一声嘹亮,直上云霄,相比之下,伴奏的弦管之声显得是那么低沉。时而敛眉,若有隐忧;时而回眸,百媚横生。一曲未终,已令座上王孙魂牵梦系,不能自已。然而一个“空”字已透露出转折之意,结句翻出一层:须知她的种种柔情,全是为了她自己的意中知音而设,并非尔辈五陵年少所能一亲芳泽的。看来这位歌伎的身价和名望真是不低,不过就全词而言,都只是捧场揄扬之语而已,柳永对这些歌伎技艺和容颜的赞誉向来是不吝笔墨的。此词写的虽是一位歌伎的精妙技艺,但除了上片的“独逞讴吟”和下片的“嘹亮处”二句以外,并没有更多地对其歌声的直接描摹,而是通过王孙帝子之倾盖而至、五陵年少之为之心魂摇**这样一些侧面来展现,另外就是通过其举动与外貌来烘托。结句陡转,一方面,全词之意顿时就由单纯地描写歌艺深化了一层,她的心态凸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也自见其不同流俗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