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回步百花桥[1]。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2]。纵有余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3]。更凭锦字,字字说情憀[4]。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5]。
[注释]
[1]百花桥:此处指与情郎离别之地。
[2]等闲:犹言随便。
[3]憔悴:此指憔悴的容颜。写:此指图绘。霜绡:白色的绫缎。
[4]锦字:据《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载,前秦秦州太守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蕙思之,织锦为回文璇玑图以赠滔,题诗二百余首,共三百四十字(一云八百余字),可宛转循环而读。故后世常以锦字代指夫妻或情人之间的书信。情憀(liáo):谓忧郁悲伤之意。唐陆龟蒙《自遣》诗云:“谁使寒鸦意绪娇,云晴山晚动情憀。”
[5]“但看”二句:丁香结,即丁香花蕾,古人多用以比喻愁思之固结不解。
[点评]
《西施》这个词调在柳永《乐章集》中首次出现,他另有“苧萝妖艳世难偕”一首,即咏叹西施故事,当属柳永的创调。此词写一女子的相思之情。起笔谓自从与情郎离别之后,便孤栖独宿,夜夜辗转难以成眠。这里是化用了《续仙传》中的一个典故,据说唐代元和年间,元彻、柳贯二人赴浙右省亲,中途遭遇海风,漂流至一孤岛,岛上有仙人南溟夫人,二人遂求其帮助回归中土,南溟夫人命一侍女相送。二人问侍女乘坐什么返回,侍女回答说:“有百花桥可驭二子。”临别之时,夫人赠以玉壶一枚,并题诗云:“来从一叶舟中来,去向百花桥上去。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本词中用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既点明了离别之意,又暗示着主人公的身份,因为唐宋时常以女仙指代歌伎。情郎来去匆匆,一去更无消息,当初和他共享之“凤衾鸳枕”,何等温馨**,为何他就如此狠心地随便舍弃了呢?这里的“凤衾鸳枕”无疑也即是此女子温柔体贴之心性的象征。流光似水,枕被之上即使还留有当初欢娱时的“余香”,恐怕也难免日日消退,而情郎对自己的思爱之情,是否就一定能长久不变呢?由孤独自然产生担心和忧虑之念,种种情事交织缠绕,扰人思绪。词人将这位女子复杂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精细,尤其是枕被“余香”的比拟,颇有新意,又十分自然贴切。下片谓于此日日的相思和等待之中,人的容颜也在渐渐改换,她企盼着情郎早日回返,可光靠书信看来还不足以见出自己急迫的心情,靠什么来打动他呢?又担心他不知自己是如何的思念,还担心情郎不相信自己“为郎憔悴”之意,故此她决定将自己日渐清瘦的面容画在白绫之上相寄,作为催他归来的有力武器,同时再以书信表达自己的忧闷愁苦的心境,在信中,她要告诉情郎,欲知她愁肠如何,只需看看丁香树上花蕾吧,已渐渐全都卷曲成结了,而自己的相思想念之情正如这丁香结一般固结缠绵、不可开解。这里的“丁香结”一词,让读者联想到李商隐的名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二首其一),李诗中以“芭蕉不展”喻愁眉不展,以“丁香结”喻愁肠难解。而《花间集》中所录牛峤的《感恩多》词,其中云:“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则与此词在意旨上更为接近。此词层次清晰,抒情深细,语虽平易浅显而耐人寻味。另外,在虚字的运用上也很见功力,“自从”、“便”、“纵”、“也”、“向”、“恐”、“更”、“但”、“渐”等,鲜活响亮,而又传神入微,更好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