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景祐三年(1037)] 1岁
○十二月十九日卯时生于四川眉山县纱縠行私第。
[庆历二年(1042)] 6岁
○开始读书,闻欧阳修、梅尧臣之文名。听眉山朱姓老尼讲孟昶宫中故事。
[庆历三年(1043)] 7岁
○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有人从京师来,以石介《庆历圣德诗》示乡校先生,苏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并出言不凡。
[庆历五年(1045)] 9岁
○母程氏亲授史书。母读《范滂传》,苏轼“奋励有当世志”。奉父命,作《夏侯太初论》,拟作《谢宣诏赴学士院仍谢对衣、金带及马表》。
[庆历六年(1046)] 10岁
○仍僦居纱縠行宅,读书于南轩。
[庆历七年(1047)] 11岁
○与其小友凿地为戏,得异石,作砚。苏洵自江南归,为道虔州有白居易墨迹。
[庆历八年(1048)] 12岁
○就学于西社刘巨。
[皇祐四年(1052)] 16岁
○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
[至和元年(1054)] 18岁
○娶四川青神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
[至和二年(1055)] 19岁
○游成都,谒张方平。张以国士之礼相待。
[嘉祐元年(1056)] 20岁
○三月苏洵带苏轼兄弟进京应试,过成都,再谒张方平。五月进京。八月举进士。
[嘉祐二年(1057)] 21岁
○正月欧阳修主持礼部考试。苏轼以《刑赏忠厚论》深获欧阳修赏识。苏轼兄弟同科进士及第,父子三人名震京师。四月八日,母程氏卒,赴丧返川。
[嘉祐三年(1058)] 22岁
○在川居丧。有《上知府王龙图书》,提出蓄兵、赋民问题,强调关心民间疾苦。
[嘉祐四年(1059)] 23岁
○服丧期满。十二月苏轼兄弟随苏洵舟行适楚。途中所作诗文集为《南行集》。留荆州度岁。
[嘉祐五年(1060)] 24岁
○正月五日自荆州陆行赴京,三月抵京。授轼河南福昌县主簿,辙渑池县主簿,俱未赴任。本年作《新渠诗》等。
[嘉祐六年(1061)] 25岁
○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献《进策》《进论》各25篇,系统提出了自己的革新主张。入三等,授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十一月赴任,与弟别于郑州,作《和子由渑池怀旧》等诗。十二月到凤翔,作《凤翔八观》诗。
[嘉祐七年(1062)] 26岁
○任凤翔府签判。奉命去所属各县减决囚犯。作《观楼》《石鼻城》《郿坞》等诗。
[嘉祐八年(1063)] 27岁
○任凤翔府签判。秋,祷雨磻溪,考试永兴军。冬,出游楼观、五郡、司竹监。是年,作《思治论》,概括并发挥了《进策》的革新主张。作《和子由寒食》《往南溪》《司竹监会猎》等诗。
[英宗治平元年(1064)] 28岁
○任凤翔府签判。与文同遇于岐下,遂订交。十二月罢凤翔任,赴长安,游骊山,在华阴度岁。是年,有寄子由及《和董传留别》等诗。
[治平二年(1065)] 29岁
○正月还朝,判登闻鼓院。二月召试秋阁,入三等,得直史馆。五月其妻王弗卒于京师。夫人有子迈。
[治平三年(1066)] 30岁
○在京直史馆。四月,父苏洵卒,扶柩返川。春有《次韵柳子玉见寄》。
[治平四年(1067)] 31岁
○在川居丧。
[神宗熙宁元年(1068)] 32岁
○七月免丧。续娶王弗堂妹、王介幼女王润之为妻。与苏辙携家入京,经成都、阆中、凤翔,在长安度岁。是年,作《四菩萨记》及《和子由记园中草木》《绿筠堂》等诗。
[熙宁二年(1069)] 33岁
○二月还朝,在京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上《议学校贡举状》,反对王安石变科举、兴学校。十二月,上《谏买浙灯状》,反对神宗以耳目不急之玩、夺民口体必用之资。上书神宗,全面反对新法。是年,作《送刘攽倅海陵》《曾巩倅越》等诗。
[熙宁四年(1071)] 35岁
○春,自判官告院改权开封府推官。再次上神宗书,论朝政得失,忤王安石,遂力求补外。出为杭州通判。秋冬间,过陈州晤子由,同往谒欧阳修于颍州。于十一月到杭州任。本年作《欧阳少师石屏》《出颍口初见淮山》《游金山寺》等诗。
[熙宁五年(1072)] 36岁
○通判杭州。赴湖州相度堤岸利害,作《吴中田妇叹》《山村五绝》等诗反映民间疾苦,托讽新法,还作了一大批描绘杭州西湖孤山等风光的诗,以及《墨宝堂记》等。
[熙宁六年(1073)] 37岁
○通判杭州,行部富阳新城,协助杭州太守陈襄修复钱塘六井。冬,赴常州、润州赈饥。本年作《新城道中》等诗。
[熙宁七年(1074)] 38岁
○行部於潜,初识诗僧参寥,纳妾朝云。十一月到密州任。本年作《於潜女》《大风留金山寺》等诗。
[熙宁八年(1075)] 39岁
○知密州。有《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等。作《江城子·记梦》词,悼念已死十年的妻子王弗;又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渴望驰骋疆场,为国立功。作《超然台记》《大悲阁记》。
[熙宁九年(1076)] 40岁
○知密州。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抒发盼望回朝又怕回朝廷的矛盾心情。十一月,作《李氏山房读书记》。十二月,被命移知河中府。
[熙宁十年(1077)] 41岁
○四月,改知徐州。五月,到徐。七月黄河决口,八月率军民防洪保卫徐州。本年,作《宝绘堂记》《放鹤亭记》《寄题司马君实独乐园》诗。
[元丰元年(1078)] 42岁
○在徐州,为防水之再至,组织军民改筑外城,并建黄楼。十二月派人在徐州西南找到了石炭(煤),解决了燃料奇缺问题。作《百步洪》《九日黄楼作》《石炭》等诗。
[元丰二年(1079)] 43岁
○三月改知湖州,四月到任。七月被御史李定等人弹劾,于八月下御史台狱。备经严勘,几至死地。后经多方营救,十二月二十九日结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本年,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等文和《舟中夜起》等诗。
[元丰三年(1080)] 44岁
○贬官在黄州。二月一日到达贬所。初居定惠院,不久迁城南临皋亭,筑南堂,时游武昌寒溪西山,开始著《易传》《论语说》,并作《定惠院月夜偶出》《定惠海棠》《游武昌寒溪西山》等诗。
[元丰四年(1081)] 45岁
○贬官在黄州。始营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作《正月往岐亭郡人潘古郭送于女王城》《东坡》等诗。
[元丰五年(1082)] 46岁
○贬官在黄州。三月游沙湖,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到蕲水,作《浣溪沙》(山下芦芽短浸溪)词。七月和十月两次游赤壁,写下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元丰六年(1083)] 47岁
○贬官在黄州。十月作《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七年(1084)] 48岁
○四月,神宗下手诏移苏轼为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途中,游庐山,作《题西林壁》;游石钟山,作《石钟山记》。七月过金陵,访王安石,相与唱和。年底,抵泗州,上表请求常州居住。
[元丰八年(1085)] 49岁
○舟行至南都,得神宗诏旨,允许居住常州。五月起知登州。到官五日,被召还朝任礼部郎中。本年作《登州海市》《送杨杰》等诗。
[哲宗元祐元年(1086)] 50岁
○在京师。自起居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黄庭坚初来谒。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本年,作《武昌西山》诗。
[元祐四年(1089)] 53岁
○在京师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因遭到新旧两党攻击,连章请郡。三月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七月到达杭州任所。时方旱饥,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以工代赈。是年,作《次韵鲁直画马》,书《诗人写物之功》。
[元祐五年(1090)] 54岁
○知杭州。减价粜常平米,赈饥民,建病坊,为民治病。疏浚西湖,筑长堤,整治钱塘六井。是年,作《游虎丘》等诗,《六一泉铭》《书朱象仙画后》等。
[元祐六年(1091)] 55岁
○知杭州。三月被召入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八月因再次遭到洛党攻击,出知颍州。整治颍州境内沟渠,疏浚颍州西湖。冬,大雪,散义仓谷,及酒务柴炭,进行赈济。本年作《聚星堂雪》《喜刘景文至》等诗,《祭欧阳文忠公文》。
[元祐七年(1092)] 56岁
○知颍州。二月改知扬州。八月以兵部尚书诏还,十一月又兼侍读。作《淮上早发》《送芝上人游庐山》等诗,《韩文公庙碑》《跋醉翁亭记》等文。
[元祐八年(1093)] 57岁
○在京师任端明殿学士。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恢复新党章惇、吕惠卿官职。苏轼九月出知定州,哲宗拒绝陛辞。苏轼到定州后,整饬军纪,加强弓箭社,救济饥民,为巩固北部边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作《送蒋颍叔帅熙河》《东府雨中寄子由》《晁说之考牧图》等。
[绍圣元年(1094)] 58岁
○知定州。四月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贬知英州。未至贬所,八月再贬惠州。十月二日到达惠州贬所。本年作《雪浪石》《慈湖峡阻风》《南康望湖亭》《秧马歌》《湖口记壶中九华石》等。
[绍圣二年(1095)] 59岁
○贬官在惠州。表兄程之才来访,同游白水山,赋诗。又作《荔枝叹》,揭露汉唐及本朝官僚争新买宠,竞献茶叶、牡丹的丑态。
[绍圣三年(1096)] 60岁
○贬官在惠州,在白鹤观买地筑屋,做长住打算。助当地人民修东西二桥。七月,爱妾朝云病故。作《悼朝云》《游博罗香积寺》等。
[绍圣四年(1097)] 61岁
○贬官在惠州。春间,白鹤观新居建成。长子苏迈挈家来惠州。四月,再贬琼州别驾昌化军(今属海南省)安置。遂携幼子过同行。时子由亦贬雷州,兄弟俩相遇于藤州,同行至雷州。六月渡海,七月二日到达儋所。作《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儋耳》等诗。冬,检所和陶渊明诗109篇,书告子由为序。
[元符元年(1098)] 62岁
○贬官在儋耳。初寄居官屋,朝廷闻之,遣使逐出。因筑室儋州城南桄榔林下,名曰桄榔庵。吴复古渡海来访。作《上元夜过赴儋守召独坐》《夜烧松明火》《倦夜》《纵笔》等诗。
[元符二年(1099)] 63岁
○贬官在儋耳。琼州进士姜唐佐从苏轼学。苏轼继续修改《易传》《论语说》,又作《书传》13卷。著《志林》,未完稿。
[元符三年(1100)] 64岁
○贬官在儋耳。葛延之渡海来从学。五月大赦,量移廉州。六月渡海,七月至廉州贬所。九月改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行至英州,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作《澄迈驿通潮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藤州江上夜起对月赠邵道士》等诗。又作《答谢民师书》,系统总结了一生的文学革新主张和创作经验。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 65岁
○度大庾岭北归,正月抵虔州,五月至真州,暴病、瘴毒大作,止于常州。六月上表请老,以本官致仕。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本年作《过岭》《赠吕倚承事》《答径山琳长老》《自题金山画像》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