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1]。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2]。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3]。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4]。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5]。

[注释]

[1]据词序,苏轼作此词时47岁,当为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作。孟昶(chǎng敞):五代时后蜀国主,生活侈靡,喜好词曲。宋平后蜀时,降宋。花蕊夫人:据《能改斋漫录》载,孟昶纳徐匡璋女为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又《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诗人玉屑》皆引《后山诗话》,谓花蕊夫人姓费氏。摩诃池:在成都市郊,又名龙跃池、宣华池。隋开皇中,欲伐陈,凿大池以教水战。

[2]水殿:指摩诃池上的宫殿。

[3]敧枕:倚枕。

[4]金波:月光。玉绳:北斗七星中的两星名,在第五星玉衡的北面。玉绳低转,表示夜深。

[5]屈指:指计算。不道:不觉。流年:时光,岁月。

[点评]

这首词写夏夜宫廷中王妃纳凉情事,其意蕴深藏于结尾“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这两句中。这就是说,人们苦于夏日炎热,渴盼秋风早到驱炎送爽,但秋风一到,也就意味着时节转换,年华流逝,人生易老。这二者矛盾的不可调和,表现了词人对现实人生多有缺陷、很难完满的深沉感喟。

词是作者依据七岁时听闻的一段故事,经过想象和补充写成。在作者的笔下,四十年前的情事,被他描绘得如此生动逼真,作者的形象记忆力与艺术想象力令人惊叹。词中以“冰肌玉骨”“清凉无汗”“钗横鬓乱”,写出花蕊夫人在炎夏中的清雅气质与娇慵神态。写炎夏夜晚中的清凉幽淡之景,以“庭户无声”“疏星度河汉”“金波淡,玉绳低转”诸语,用小处见大手法,写出夏之大、夜之静。尤其是“水殿风来暗香满”句,一个“暗香”,隐含了殿里焚焙之香、栏边冰肌玉骨之香、水上莲叶荷花之香,又传达出沁人肺腑之凉爽。笔墨空灵超妙,着实令人佩服。难怪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誉此词“如空山鸣泉,琴筑竞奏”;沈祥龙《论词随笔》谓诵其句,“自觉口吻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