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1]

凤凰山下雨初晴[2]。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3],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4]。

忽闻江上弄哀筝[5]。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6]。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7]。

[注释]

[1]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著名词人。筝:古弹拨乐器,因最初流行秦地,又称秦筝。

[2]凤凰山:在浙江杭县城南。

[3]芙蕖:荷花。

[4]娉婷:姿态美好。

[5]弄:弹奏。

[6]湘灵:湘水女神。

[7]“欲待”三句:化用唐代钱起《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点评]

熙宁六年(1073)六七月作。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云:“东坡在杭州,一日,游西湖,坐孤山竹阁前临湖亭上。时二客皆有服,预焉。久之,湖心有彩舟,渐近亭前。靓妆数人,中有一人尤丽。方鼓筝,年且三十余,风韵娴雅,绰有态度。二客竟目送之。曲未终,翩然而逝。公戏作长短句云。”又,唐圭璋《宋词纪事》引袁文《瓮牖闲评》卷五说,苏轼通判杭州时,一日与刘贡父同游西湖,“至湖心,有小舟翩然至前,一妇人甚佳,见东坡自叙:‘少年景慕高名,以在室无由得见,今已嫁为民妻,闻公游湖,不避罪而来,善弹筝,愿献一曲,辄求一小词,以为终生之荣可乎?’东坡不能却,援笔而成,与之。”以上二则纪事,为小说家之言,均不可靠,只宜姑妄闻之。

此词写湖上听筝,景美,人美,辞美,声美,充满诗情画意。词的中心是写弹筝佳人,运用烘云托月手法表现其风姿、神韵、弹筝技艺之美妙。雨后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之景,曲终后江上青峰,那朵开过尚盈盈的芙蕖,都是映衬或象征弹筝佳人的美景;而从远处飞来的一双白鹭,既是实景,又暗喻爱慕弹筝人的“二客”,从其闻筝而来的动作神态,可见弹筝人之美、筝声之动人。最后再用神话中鼓瑟的湘灵来比拟她,用唐人诗的意境渲染她。全篇对弹筝人无一字正面落墨,只以闻筝所见与想象衬托、形容、渲染,弹筝人轻盈美丽、缥缈超绝的形象,在读者的眼前已鲜明呈现。这种烘托手法,与屈原的《湘夫人》、宋玉的《洛神赋》等前人以实写为主之作大异其趣,更显得空灵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