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1]

十年生死两茫茫[2]。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3],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4],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5]。

[注释]

[1]乙卯:熙宁八年(1075)。

[2]十年:苏轼妻子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至作此词时整十年。

[3]千里:王弗葬于四川眉山,而苏轼当时在密州,相隔千里之遥,故云。

[4]轩:小屋。苏轼老家眉山纱縠行宅第有“南轩”,其父名之为“来风轩”。

[5]“料得”三句:唐代孟棨《本事诗·征异》:“开元中,有幽州衙将姓张者,妻孔氏,生五子,不幸去世。”五子受后母虐待,孔氏“忽于冢中出”,题诗赠张,其中有“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之句。短松冈: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指王弗墓地。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明年(治平三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点评]

熙宁八年(1075)正月在密州为悼念亡妻王弗而作。王弗16岁嫁给苏轼,生子苏迈,对苏轼温柔贤惠,夫妻恩爱情深,但她不幸27岁病故。因此,苏轼写这首悼亡词满怀着深悲剧痛。由于思念深切,作者仿佛忘记了妻子已经去世,仍然以为她还活着:设想他们重逢,互相对话,为她的孤独凄凉而担忧痛楚。这种抹杀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是深情之语,令人读之心弦震颤。词为记梦,全篇依梦前、梦中、梦后思路递进,在梦中实写出妻子在小室窗前梳妆打扮,以及二人相对无言有泪等日常生活的情景细节,将现实的感受融入梦中,使真幻交织,令人感到无限凄凉。而在怀旧悼亡中,作者又糅进了自己坎坷失意的身世之感,使词的情思意蕴更深厚,故而被古今词评家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近人唐圭璋先生评曰:“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陈师道)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唐宋词简释》)

一般来说,创作诗词应因情选韵,缘情变韵。此词抒发的是悲痛凄苦之情,却用了发音响亮的“江阳”韵,竟能把他满腔凄凉乃至痛断肝肠之情表现得如此深挚动人,这又是苏轼的大胆创格与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