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1]。

归去来兮[2],清溪无底[3],上有千仞嵯峨[4]。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5]!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6]。

无何,何处有[7]?银潢尽处[8],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9]! ”青衫破[10],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11]。

[注释]

[1]临汝:宋汝州州治,在今河南汝州市。南都:北宋的南京,在今河南商丘市。阳羡:即今江苏宜兴,当时是常州的一个县。苏轼在赴临汝时曾路过常州的阳羡,想卜居此地,曾上《乞常州居住表》。

[2]归去来兮:回去吧。陶渊明曾作《归去来辞》,抒写归隐田园的志趣。

[3]清溪:指宜兴县东的太湖,中有包山,山下有洞穴。

[4]千仞嵯峨:形容宜兴湖中包山山岭之高峻。仞,古时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5]弹铗悲歌:用冯谖的故事。《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左右以低等伙食标准招待,冯谖弹着剑把唱:“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当有了好的伙食后,他又唱:“弹铗归来乎,出无车!”后来有了车,又唱:“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满足了他的一切要求,于是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以报其恩。

[6]归马驻平坡:像回去的马在缓坡上奔行一样平稳快捷。

[7]无何,何处有:哪里有无何有之乡呢?《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

[8]银潢:银河,天河。

[9]烂柯:烂了斧柄,比喻时间之长。任昉《述异记》卷上载,晋朝王质到山里砍柴,见四个童子弹琴而歌,王质倚着斧柄旁听,童子给他一个枣核似的东西含在口里,肚子便不再感到饿了。听完歌,王质便出山回乡,一看腰里的斧柄已经烂完,家乡亲友也都早已谢世,原来他离家已近百年了。

[10]青衫:低等官职的服色。

[11]千缕挂烟蓑:谓身上的青衫烂得像烟雨中的蓑衣一样,一条一缕的。苏轼本为知州,因谪降始着此服。

[点评]

元丰八年(1085)二月,苏轼在南都接到了朝廷批准他居住常州的诏命,怀着欣慰的心情作此词。上片以丰富的想象描绘阳羡美好的山水风光,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对朝廷的感激,以及建功立业理想不能实现的遗憾。下片以游仙的浪漫形式,描叙在天宫与仙女的对话,既回顾自己屡经风险的人生境遇,又以道家关于人生短暂神仙长存的思想自嘲自戏,抒写自己要摆脱现实苦难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的愿望。全篇蕴含着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意境由真实到虚幻,奇谲超旷,又有幽默谐谑之趣,活现出乐观旷达的个性风神。清代词论家刘熙载《艺概》卷四认为词中“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几句,“语诚慷慨”,但未能达到“不犯本位”的高境,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空灵蕴藉”。刘氏所评固然有理,但似不应过分执着于一种表现方法。

南宋周必大《书东坡宜兴事》谈到此词说:“军中谓壮士驰骏马下峻坂为注坡,其云‘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注平坡’,盖喻归兴之快如此。印本误以‘注’为‘驻’。”所言甚是。“驻”当作“注”,注平坡言快而平稳。苏轼《百步洪》诗有“骏马下注千丈坡”句,言快而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