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1]。

归去来兮[2],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3]。坐见黄州再闰[4],儿童尽、楚语吴歌[5]。山中友,鸡豚社酒[6],相劝老东坡[7]。

云何[8]?当此去,人生底事[9],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10]。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11]。仍传语,江南父老[12],时与晒渔蓑。

[注释]

[1]余将去黄移汝: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在黄州接到特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诰命。本篇是告别黄州前作。雪堂:苏轼在黄州东坡修建住室,因在大雪中成就,故在房壁上绘雪景,命名为“雪堂”。李仲览:李翔,字仲览,湖北兴国人。元丰进士,博学工吟咏。东坡谪黄每访之,作怀坡阁以寓思慕之意。

[2]归去来兮: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表达思归故乡之意。

[3]“百年”二句:本年作者49岁。这两句化用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年高过半百,来日苦无多”句意。

[4]坐见:适见,恰恰遇到。黄州再闰:苏轼于元丰三年二月到黄州,至本年四月离开,共在黄州四年零两个月。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凡经两度闰年,故曰“再闰”。

[5]楚语吴歌:黄州一带旧属战国楚地,又为三国吴地,所以说儿童的语音是吴楚之音。

[6]社酒:社日饮酒。古代农村风俗,春、秋社神的节日,邻里聚会饮酒。

[7]“相劝”句:谓友人劝自己终老于黄州东坡。

[8]云何:说什么呢。

[9]底事:何事。

[10]洛水:源出陕西,流经河南洛阳,至巩义入黄河。苏轼将移贬河南汝州,故有是语。

[11]细柳:苏轼曾在东坡雪堂前植柳树。莫剪柔柯:不要砍伐它柔嫩的枝条。《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12]江南父老:黄州在长江北岸,与武昌(今鄂州市)隔江相对,苏轼在黄州时常到江南岸去,与当地父老往来。

[点评]

这首告别黄州的词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丰富、复杂:有思归西蜀故里而戴罪之身不能如愿归去的失意惆怅,有对黄州的山川风物和父老乡亲的深情眷恋,有宦海浮沉、南迁北徙的政治牢骚,还有瞻望前程欲以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化解愁苦的心态……如此纷繁的思绪和多种感情从词人肺腑中流泻而出,交织在词篇中,波澜起伏又浑然一体,是此词的一个鲜明特色。词人善于捕捉亲切感人的日常生活细节来抒情表意,如黄州儿童的“楚语吴歌”,山中友人的“鸡豚社酒”,嘱咐邻里乡亲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这些具体感性的生活细节描写,把本来抽象的感情表现得使人如闻如见,可感可触,从而使人如同触摸到苏轼那颗对当地正直官员、士大夫、贫寒书生特别是父老儿童满怀感激、眷恋不舍的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