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继愿[1]
受降城下紫髯郎[2],戏马台南旧战场[3]。恨君不取契丹首[4],金甲牙旗归故乡[5]。
[注释]
[1]张继愿:作者的友人,事迹不详。元丰元年(1078)在徐州作。
[2]受降城:唐中宗时张仁愿筑中、东、西三受降城(在今内蒙古境内),以防突厥。紫髯郎:指孙权,典出《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后常用来称状貌威武的将军。此指张继愿。
[3]戏马台:在徐州城南,相传为项羽所筑。旧战场:楚汉相争时多次在徐州激战,故称此地为“旧战场”。
[4]契丹首:指辽国统治者的头颅。
[5]金甲:指将军身穿的铁甲。牙旗:将军营前的大旗,竿上以象牙为饰,故名。
[点评]
这首赠人之作,前两句连用孙权、项羽两个典故作比喻,刻画出友人张继愿的勇武形象。后两句转折,惋惜友人不能上疆场杀敌立功,其实正表现了作者关注国防、渴望得到任用杀敌报国的心愿。语意斩截,音节响亮,风格雄放,赋予阳关曲豪迈高亢的音调。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唐代曾被谱曲广泛演唱,又称《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因后三句要反复叠唱)。苏轼这首词同王维诗都是七言四句。首句平起,次句仄起,三句又平起,四句又仄起,二诗的平仄声调毫发不爽。显然,苏轼是按照王维诗的平仄声调来写的。所以,这首《阳关曲》也被看作七言绝句,收入苏轼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