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2],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注释]

[1]燕歌行:原为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多写思妇怀念从役于燕地的良人,而高适此篇却扩大和更新了表现范围,以旧题写时事。

[2]张公:指幽燕节度使兼御史大夫等官职的张守珪。

[3]横行:这里是纵横驰骋的意思。

[5]旌旆(jīng pèi京配):泛指旌旗。碣石:指今河北昌黎的碣石山。

[6]校尉:汉代一度为略次于将军的武官。羽书: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瀚海:在唐代是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大片地区的泛称。一说指沙漠。

[7]单于:匈奴称王曰单于,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狼山:其方位有数说,既然这里是泛指边塞征战之地,则不必实指。

[8]“山川”句:意谓战场是一眼看不到尽头、无险可凭的开阔地。

[9]“胡骑”句:意谓敌骑凭借开阔有利的地形,如狂风暴雨般地袭来。

[10]腓(féi肥):这里指深秋边塞草色变得枯黄。

[11]玉箸:这里指思妇的眼泪。

[12]蓟北:即在今天津以北的唐蓟州。

[13]三时:这里指晨、午、晚或曰整天整夜。

[14]刁斗:见李颀《古从军行》“注释”③。

[15]李将军:指汉朝名将李广。他能外御强敌,内抚士卒(详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点评]

从小序得知这是一首和诗,但对其写作目的说法不一。一说,张守珪虽前期作战有功,但其后部将败于契丹余部,张以贿赂等手段掩盖败绩为之妄奏战功,高适作此诗讽之;一说,安禄山因轻敌兵败,张守珪和张九龄均主张诛杀安禄山以免后患,而唐玄宗终于赦免之。高适有感于安禄山重罪不诛之事,从而作此诗以寄讽。持此说者,证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一诗中名联,亦与安禄山迷恋歌舞声色、且能自作胡旋舞等事相合。上述二说至今并存。

就此诗的思想性来看,不管是刺张还是刺安,都是对丑恶势力的鞭挞,对战士以身殉国精神的揄扬和对其悲惨命运的同情。

这首《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代表作,在整个唐代边塞诗中它也是上乘之作。早在此诗问世不久就为人所理解和重视:“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殷璠语)又:“金戈铁马”一语,作为战事或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虽分别见于《新五代史·李袭吉传》和辛弃疾《永遇乐》词,但是用以评价边塞和军旅诗,“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珠之节”(邢昉语),则是针对高适《燕歌行》而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