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2],不用钻龟与祝蓍[3]。

试玉要烧三日满[4],辨材须待七年期[5]。

周公恐惧流言日[6],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7],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

[1]这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前小序云:“元九(元稹)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由此可知,这是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往江州途中所作。

[2]狐疑:遇事犹豫不决。据载,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

[3]钻龟:犹钻灼,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详见《史记·龟策列传》)。祝蓍(shī失):古代以蓍草占卜的一种方法。

[4]此句下原注:“真玉烧三日不热。”

[5]此句下原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6]日:一作“后”。

[7]初:一作“时”。

[点评]

五年前,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开罪权贵被贬。为表达愤懑,曾以《放言》为题,写诗五首奉赠白居易。五年后的元和十年(815)六月,白居易因上疏急请缉拿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定为越职言事之罪,贬任江州司马。此时此刻,他与当年元稹的心情完全一样,便以《放言》为题写了五首和诗,这是第三首。

“放言”的意思是不受拘束,任性而言。所以元、白说的都是自己的心里话。白居易的五首更胜一筹。特别是“其三”,堪称极富政治理趣的好诗。它说明“周公”和元、白都是或忠心耿耿、或直言敢谏的“真玉”良才,却受到了猜忌和贬谪;而篡汉之前表面“谦恭”的王莽竟被称誉有加,朝政和世道之昏庸黑暗于此可见一斑。然而时间是最可靠、最公正的,真伪优劣终会一清二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是白诗中传诵人口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