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夏疏雨余,同倚朱栏语[2]。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注释]
[1]安州:今湖北安陆。张郎中,即张文规,弘靖子,历拾遗、补阙、吏部员外郎。出为安州刺史,累迁右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桂管观察使。新、旧《唐书》附《张延赏传》。
[2]去夏二句:谓去年夏天雨后,与张文规登安州浮云寺楼,一起凭栏而语。按张文规会昌元年(841)七月十五日自安州刺史迁湖州,是其夏尚在安州,杜牧先在蕲州看望病弟,是时由蕲州归京,途经安州,与张文规相会。去夏即会昌元年。
[点评]
这首诗作于会昌二年(842)春,时杜牧出守黄州,由京城赴任,途经安州。诗是杜牧寄张文规以表现别后相思之作。诗的妙处在于以草与絮比喻愁绪。恨如春草,愁若柳絮,喻情极为切至。春草长满天涯,状恨之极多;柳絮纷扬空中,喻愁之复杂。这种比喻,在以后的唐宋词人中用得相当普遍。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