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

三千宾客总珠履[2],欲使何人杀李园[3]。

[注释]

[1]春申君:名黄歇(前?—前238),战国楚人。顷襄王时,出使于秦,止秦之攻。考烈王立,以歇为相,封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改封于江东。曾救赵却秦,攻灭鲁国。相楚二十五年,有食客三千余人,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俱以养士著称,后人称之为“四公子”。考烈王死,后为李园所杀。

[2]三千句:指春申君门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3]李园:李园事春申君为舍人,将其妹送于春申君,知其有身孕,后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并宠幸她。不久生男,立为太子,以李园之妹为王后。李园掌权后,想杀春申君以灭口。朱英对春申君说:楚王崩,李园必先入……杀君以灭口。君先仕臣为郎中,王崩,李园先入,臣请为君杀之。春申君回答:先生置之,勿复言已。朱英恐惧而逃。后十七日,考烈王崩,李园果然先入,置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后入,死士夹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尽灭春申君之家。事见《战国策·楚策四》。

[点评]

春申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以养士著称,但最后为李园所杀。诗即咏春申君的遭遇。诗以对比的手法对春申君的所为进行委婉的讥刺。诗言烈士一诺千金,对于知遇者有恩必报,但是春申君的冤魂有谁来安慰呢!他的门客虽有三千余人,而且待遇很高,但没有一个人出来杀掉春申君仇人李园的。无人杀李园,说明他所养的三千士中无有能者,也都不是烈士,这些人都是中看不中用之徒。由此我们想到宋代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中,称孟尝君所养之士,“皆鸡鸣狗盗之徒”,与杜牧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