蟪蛄宁与雪霜期[2],贤哲难教俗士知[3]。

可怜贞观太平后[4],天且不留封德彝[5]。

[注释]

[1]题一作《过魏文贞宅》。魏文贞:即魏征(580—643),字玄成,曲城人,徙家内黄(今河南内黄)。秦王李世民杀建成,引征为詹事主簿,官至谏议大夫、秘书监。遇事敢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为太宗所畏。卒谥文贞。新、旧《唐书》有传。

[2]蟪蛄句:蟪蛄怎么能与霜雪相期相遇呢?蟪蛄,蝉的一种,黄绿色,翅有黑白条纹,夏末自早至暮,鸣声不息,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贤哲句:谓贤智之人很难被俗人理解。意谓魏征与封德彝不能相提并论。

[4]贞观太平:贞观时唐太宗进贤纳谏,以致天下太平,号称“贞观之治”。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年至公元649年。

[5]封德彝:名伦,以字显,太宗大臣。初仕隋,后归唐,仕至尚书右仆射。封德彝死后,太宗对大臣说:“此(魏)征劝我行仁义,既效矣,惜不令封德彝见之!”

[点评]

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对贞观名臣魏征进行高度的赞颂。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即位四年,曾经慨叹隋末大乱以后,天下一定难以治理好。魏征不同意,认为:“大乱之易治,譬如饥人之易食也。”又说,“贤哲之治,其应如响,期月而可,盖不其难。”当时封德彝大加反对,说魏“书生好虚论,徒乱国家,不可听”。封德彝死后,太宗对大臣说:“此(魏)征劝我行仁义,既效矣,惜不令封德彝见之!”诗即咏此事。由追怀贞观之治,反衬出当时局势之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