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今岁点行频[2],几处冤魂哭虏尘[3]。

灞水桥边倚华表[4],平时二月有东巡[5]。

[注释]

[1]灞岸:长安城东灞水岸边。

[2]山东: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战国策·赵策》:“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点行:据丁籍(户籍之男丁者)点名征召服役。杜甫《兵车行》:“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注引师古曰:“点行者,汉史谓之更行。以丁籍点照上下,更换差役。”

[3]虏尘: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回纥南侵,掠云、朔、北川,“虏尘”指此。

[4]华表:一种立于路衢、亭传的木柱,用以表识指路。此指桥柱。

[5]“平时”句:平时,升平的年代。《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唐安史乱前,皇帝每月岁暮至明年二月,率大臣巡幸东都。此句意谓升平时期,皇帝车驾必经灞桥函关而之洛阳巡幸,言下于今战乱频仍,东巡事也久废矣。

[点评]

“倚华表”者,诗人也。从倚华表而生出想象:今岁虏尘洗劫,到处冤声。诗倒折而入,云“山东今岁”屡屡征召服役,示战乱频仍,国无宁日。然后有忆于升平时节东巡故事,感慨今不如昔。以“倚华表”挑起今昔对照,短幅中寓大感慨,洵如屈复所笺:“伤时念乱之作。”

诗有“虏尘”字,当为会昌二年(842)八月,征发许、蔡、汴、滑六镇之师讨回纥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