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1](1 / 1)

向晚意不适[2],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1]乐游原:又称乐游苑,在长安城东南,曲江池北面,为唐时游览胜地。《长安志》:“乐游原为京城之最高,四面宽敞;京城之内,俯视指掌。”其地本汉宣帝乐游庙旧址,故诗中亦以“古原”称之。

[2]向晚:向,犹临也;向晚,临近晚上,即傍晚。

[点评]

义山身处晚唐衰世,沉沦下僚,又兼年暮,故于向晚时心怀抑郁,唯登高临远,以消解忧伤。一“驱”一“登”,笔力强劲,显示其不甘沉沦、抖擞自振之情。及登古原,远目纵怀,夕阳之下,秦川百里,无限美景。然日薄西山,好景不常,故有“只是近黄昏”之叹。

“日为君象”。《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女偕亡!”《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郑笺:“日,君象也。”《文子·上德》:“日月欲明,浮云盖之。”孔融《临终诗》:“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是以日喻君,以浮云喻奸佞。引申则以比朝廷、京都,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亦以比家国,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故此“夕阳”“黄昏”云云,杨万里以为“忧唐之衰”,而何义门则解为“唐祚将沦”。

然人之行年,有“早岁”“暮年”之称,故日之运行早晚,亦以喻人之年齿。扬雄《反离骚》云:“临汨罗而自陨兮,恐日薄于西山。”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是以“夕阳”“黄昏”又可解为蹉跎岁月。故何义门以为三、四有“迟暮之感”。朱自清曾改三、四云:“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感叹近黄昏!”

诗歌意象之朦胧,决定诗歌意蕴之多义与丰富。纪晓岚以为此诗“百感茫茫”,管世铭称“消息甚大”,即就其多义性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