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一望日中乌[1],欲逐羲和去得无[2]?
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3]。
[注释]
[1]日中乌:阳乌,指日。《春秋元命苞》:“日中有三足乌。”
[2]羲和:驾日轮之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常以代指日,此指阳光。
[3]“秦楼”二句:意谓愿随阳光,且向秦楼,每朝可先照“罗敷”;“罗敷”比王氏。《陌上桑》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诗题《东南》与首句切。疑“棠树”为“桑树”之误。
[点评]
姚培谦以为此诗“叹遇合之无期,而深致其期望”;冯浩以为“叹不得近君而且乐家室之乐,在泾州而望京都故曰‘东南’”;纪晓岚以为“言进取无能,姑属意于所欢”。三家所笺均属牵强。商隐开成三年(838)入王茂元幕至泾州,或以议婚,故自泾州而望长安;时茂元小女寄居李十将军招国坊南园。长安在泾州东南,故首云“东南一望”。
诗人于泾州望日,发为痴想:能随(逐)日光而飞至长安否?飞至长安,则每朝可于秦楼桑树下觅照罗敷。诗以罗敷喻王茂元女。时当已议婚,或虽议定而尚未成婚,故翘首以望,急切之情溢于言表。明年春正返长安,二月婚成而令狐绹忌恨随之,是李商隐一生沉沦之关键所在。
此诗妙在发为痴想:心“逐”阳光,实意“向”秦楼。《玉篇》:“觅,索求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招呼妇人,觅索余光。”至“秦楼”而须“觅照”、寻求,则非能直照“罗敷”可知。是可证与王氏女尚未成婚,当为开成三年(838)作。参见《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阊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