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2]。

兔应疑鹤发[3],蟾亦恋貂裘[4]。

斟酌姮娥寡[5],天寒耐九秋。

[注释]

[1]此是大历元年(766)居夔州西阁时作。

[2]尘匣:指布满尘埃的镜匣。钩:帘钩。喻下弦月。两句近似沈佺期《和洛州康士曹庭芝望月有情》诗:“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

[3]兔:传说月中有白兔。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玉兔捣药。”鹤发:白头发。形容老态。

[4]蟾:蟾蜍。传说月中有蟾蜍。恋貂裘:指畏寒。蟾蜍畏寒与上文兔疑鹤发同义,言月亮历时已久,必入老境。

[5]姮娥:嫦娥。传说嫦娥偷灵药,飞入月宫。

[点评]

首联情景兼胜,用字工巧,苏轼誉为“古今绝唱”(见《诗话总龟》)。后三联平淡浅俗,纪昀以为“全入恶趣”(见《瀛奎律髓刊误》),虽言过其实,却也不无道理。诗圣之诗亦未必句句皆圣。仇注对此诗的解释是:“上四咏将尽之月,下则对月自怜也。‘四更山吐月’,乃二十四五之夜。月照水而光映于楼,故曰‘水明楼’。月魄留痕,如匣边露镜,此承‘吐月’。弯月挂檐,如钩上风帘,此承‘明楼’。月色临头,恐兔疑白发,月影随身,如蟾恋裘暖。从月色下,写出衰老凄凉之况。姮娥独处而耐秋,亦同于己之孤寂矣。”如此解释,不可谓之不细,然将下四句之重心转移到诗人一边,似当再酌。究竟是兔疑人鹤发,还是人疑兔鹤发?兔、蟾、姮娥,俱传为月之形象,正与诗题关合,解作以人之老境逆推月之老境,以人之凄寒逆推月之凄寒似更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