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1]
有客有客字子美[2],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3],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4],手脚冻皲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5]。
[注释]
[1]此诗作于乾元二年十月至十二月间。时杜甫由秦州徙居同谷。同谷,县名,治所在今甘肃成县。七首俱写苦况,此为其一。
[2]子美:杜甫字。
[3]橡栗:见《北征》注[16]。狙(jū居)公:畜狙之人。狙,猿猴类兽名。
[4]中原无书:其“第三歌”曰:“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此即不得归中原之因由。
[5]一歌:指七首中序列第一。其他六歌分别是:“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闾里为我色惆怅。”“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毛泽东1930年7月作、1962年发表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结句曰:“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当由杜甫此二句生发。
[点评]
乾元二年,是杜甫生活中的最低谷。此年他先由洛阳回华州任所,七月以关辅饥馑弃官度陇客秦州,十月由秦州往同谷,十二月由同谷入蜀至成都,所谓“一岁四行役”。以衣食无着而四处漂流,令人不得不为之洒一掬同情之泪。诗,真穷而后工耶?然既是“一岁四行役”,“岁拾橡栗”之“岁”字便无着落。清施鸿保《读杜诗说》曰:“‘岁’字疑误。公自秦州来同谷,未及一月,何以云‘岁’?云‘岁’,且若累岁矣。或云他本作‘饥’,当是。”此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