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宁戚未匡齐[1],陈平终佐汉[2]。欃枪扫河洛,直割鸿沟半[3]。历数方未迁,云雷屡多难[4]。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5]。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6]。不因秋风起,自有思归叹[7]。主将动谗疑,王师忽离叛[8]。自来白沙上,鼓噪丹阳岸[9]。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10]。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顾乏七宝鞭,留连道旁玩[11]。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12]。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13]。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14]。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15]。
[注释]
[1]“遥夜”三句:用宁戚事。宁戚,春秋卫人,至齐,喂牛于车下,扣牛角而歌:“南山粲,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桓公以为非常之人,召见,拜为上卿。事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内篇等。遥夜,长夜。未匡齐,谓宁戚未匡齐时唱《康衢歌》。
[2]“陈平”句:陈平,秦末武阳人,先事魏王,魏王不能用其说,因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因去事汉王。以汉王能用人,故终佐汉。见《史记》本传。
[3]“欃枪”二句:谓安史据洛阳,与唐抗争。欃枪,彗星。古以为妖星。此喻安史。河洛,指洛阳。割鸿沟,项羽与刘邦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归汉,鸿沟而东归楚。见《史记·项羽本纪》。此喻安史争夺大唐江山。鸿沟,古渠名,故道循河南贾鲁河东,由荥阳北引黄河水曲折东至淮阳入颍水。东汉后淤塞。
[4]“历数”二句:言唐王朝运数未改,而多屯难。历数,指天道。云雷,屯运,命蹇。《周易·屯卦》取象云雷。
[5]“天人”二句:谓永王以维翰分虎竹领兵镇东南。天人,指永王李璘。秉旄钺,领兵。旄钺,旗帜与兵器。藩翰,指诸王。
[6]“侍笔”二句:言在永王军中司文墨与饮酒。黄金台,燕昭王筑黄金台,延揽天下贤士。此借喻永王之礼遇。青玉案,古时贵重的食器。案,盛杯箸之盘。
[7]“不因”二句:用张翰事。张翰为齐王冏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莼羹、鲈鲙,遂命驾东归。见《晋书·张翰传》。
[8]“主将”二句:永王军中主将互相猜疑,致使军队离散叛变。按,其时季广琛奔广陵,浑惟明奔江宁,冯季康奔白沙。见《资治通鉴·唐纪》至德二载。
[9]“自来”二句:写兵败丹阳、白沙之间。白沙,白沙洲。唐扬子县白沙镇。今属江苏仪征。丹阳,县名,唐属润州,今江苏镇江。按,永王据丹阳,及李成式、李铣合兵军于瓜步,其部将星散,永王即潜逃。
[10]“宾御”四句:写兵败奔逃之乱状。舟中指可掬,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桓子不知所为,鼓于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可掬,指争舟断指,可以捧起。极言其多。骸争爨,语本《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意谓无薪火。
[11]“顾乏”二句:《晋书·明帝纪》:王敦将举兵向内,帝密知之,乘马微行,“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久”。诗谓无七宝鞭以稽留追兵。
[12]“太白”二句:语本《汉书·邹阳传》:“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白虹为之贯日也。”均精诚感于上天,天象有所反映。
[13]“秦赵”二句:谓唐与叛军兴兵决战,全国大乱。秦赵,指古秦至赵一带,即两军主战场。唐在秦,安史在赵。
[14]“感遇”四句:因感激于玄宗之恩,故有祖逖誓清中原之志。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为东晋名将。曾以奋威将军率部渡江北伐,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见《晋书·祖逖载记》。
[15]“拔剑”二句:拔剑击柱,慷慨悲歌,感叹壮志未酬而亡命江湖。拔剑,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点评]
题一作《自丹阳南奔道中作》。以此知太白之从璘,曾随军至丹阳,其《永王东巡歌》“丹阳北固是吴关”,乃亲临其地,其败亦自此南奔。诗写从璘至奔亡过程,最为真切,其所表露思想,亦最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