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好心办坏事VS坏心办好事(1 / 1)

原文

何谓偏正?

昔吕文懿公[25],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不理,穷民愈肆,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不然,几乱矣。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译文

什么是偏、正?

从前吕原刚刚辞掉宰相之职回乡后,百姓仍敬他如泰山北斗。有一次,一个酒鬼把吕公骂了一顿,他没有因此发怒,而是对他的仆人说:“不要与喝醉的人计较。”并且关了门来避开他。一年后,此人犯了死罪入狱,吕公才懊悔地说:“倘当时稍与他计较,将他送官治罪,就可以起到小惩大戒之效,今日他可能就不至于此了。当时我心存厚道,不与他计较,不料却助长了他的恶行,弄巧成拙。”这就是存善心而做恶事的一个例子。

又有存恶心却做了善事的例子。某大富人,碰到荒年,穷人青天白日在市上抢米。大富人上告县官,县官却不受理,穷人愈加放肆横行。这大富人就私下把抢米的人捉住羞辱,情况才安定下来。如果不这样,就可能会酿成大乱。所以说:“善是正,恶是偏。”人所共知。而以善心而行恶事,叫“正中之偏”;以恶心而行善事,叫“偏中之正”。这也应该知道啊!

度阴山曰

吕原说的“不要与喝醉的人计较”,在我们的人生中是不是常常听到?一个醉鬼在撒酒疯惹是生非时,很多人都像吕原一样,不和酒鬼一般见识。这种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对醉鬼的宽容让人悚然。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撒酒疯的醉鬼根本就没醉,他撒酒疯不是酒的作用,而是其卑劣的个人品质决定的。

吕原好心办坏事的心理基础是,我们没必要和我们无法沟通的人(酒鬼神志不清)沟通,当对方处于劣势时,他就是弱者,体恤弱者是好心人的标志之一。

在我们身边有特别多类似的好心人,他们“善心”的思路也特别诡异。比如:他还是个孩子,大过年的,都不容易,来都来了,岁数大了……

至于“以恶心行善事”,心根本就不是恶的,只不过手段是恶的,最终是希望自己和别人都好—正如故事中的富人,他既希望自己的粮食不要被抢走,也希望那些抢粮食的安分守己,结局是,他得偿所愿。

少些这样的善心,让这个世界更和谐。